来吧,一起看看真正的商朝

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在千呼万唤中横空出世,因其独特的视角重新述说了远古殷商的历史,那个被世人唾弃的纣王,在费翔的演绎下,变得有血有肉、生动可信,不再是那个平庸、昏聩、只知贪恋美色的暴君。当演绎与认知出现分歧时,我们只能借助更加详实的史料来印证真伪。

由历史学者柯胜雨带来的这本《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中,作者利用大量的史料,讲述了从大禹建夏一直到周武王推翻商纣王的史实。由于这段历史相当久远,各种史料之间也有不少出入,但每个朝代都有挖掘秘密的人,终将希望之光照进历史长河……

1、成汤伐夏,殷商崛起

众所周知,在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华夏大地上生活着很多不同族群,根据考古证明:这些族群经历自己的风雨,有的维系在母系社会、有的是简单的酋长制、还有的已经迈向早期国家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而第一个被承认的国家,却是有夏氏之君大禹建立的夏朝。

大禹通过治水,树立了绝对的权威,成为中原各部落的共主。在建立夏朝后,大禹暗中培养儿子启的实力。禹亡后,启成功篡权,并铸造了象征王权的“九鼎”,此后“九鼎”辗转于各个王朝,散发着威杖的魔力。

夏朝也历经后羿夺权、少康中兴后,迎来了灿烂的辉煌。而那个由吞噬鸟蛋而感生的商朝先祖“契”也历经几代,在默默成长。商族子民善于开拓贸易,首领王亥亲仁善邻,却被有易氏大卸八块并焚尸灭迹。

王亥之死,换来了商族用武力讨伐的开始,王亥之子——上甲微继位后荡平、吞并有易氏部落,并开启了商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至此商族逐渐积聚实力,已经能与夏朝相对抗。此时的夏朝在少康中兴后,经过六世传承已现疲态,夏王孔甲治国无方,终于耗尽了夏朝的运道。

商族在隐忍中积蓄力量,此时新首领成汤走上了历史舞台,而夏桀也带领夏朝进入了疯狂时期。夏桀虽然失德,但讨伐并不一帆风顺,成汤也曾被夏军围困,但成汤依靠民众,共渡难关。后又得到伊尹的辅佐,终于在鸣条岗上结束了夏王朝的气数,桀败走南巢而亡。

2、艰难的殷商成长史

成汤结束了夏朝将近五百年的统治,然而终究是以臣伐君,心生愧疚。因此广施仁政,保存夏社,收复人心、安定天下。新朝初定就遇到了七年大旱,成汤“剪发、摩手”祷告后,大雨乃至;伊尹采取具体措施,帮助灾民走出困境。

商代前期共有十三位商王继位,成汤亡后,嫡长孙太甲继位,却被伊尹囚禁、流放,四年后

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后重掌王权,并任命伊尹的两个儿子为相。此后,伊氏家族把持朝政,直至太甲的孙子太戊掌权后,依靠巫咸的新宗教势力才摆脱了伊氏的束缚。

当太戊的儿子中丁登上王位后,第一件事就是迁都于隞,标志着早商时期的结束。随之而来的是混乱的中商时代,号称“九世之乱”,大约持续有百年时间,期间九位商王变换无序,纷争不断,政局及其动荡,导致殷商王朝在中商时期出现颓败之势,此时西部的周人开始展露头角。

周人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夏朝的后稷一职,在夏王孔甲时被罢免职位,只好带领族人过起了游牧生活。当商朝“九世之乱”时,周人已经扫清方国周边的威胁,成为实力强劲的部落,商王祖甲无力征讨,册封周人首领为邠侯,从此周人进入大发展的时代。

“九世之乱”结束后,给殷商王朝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已经处于灭亡的边缘,此时盘庚继位,他给殷商开出一剂猛药——迁都。新都殷,从各方面看都是不错的选择,然而却受到了贵族的极力反对,可是盘庚毫不妥协,终于在经过千辛万苦后,迁都成功。后来,盘庚学习殷商祖先的事迹,实施新政、清廉爱民,重得百姓爱戴,殷商王朝重获生机。

从盘庚迁都开始,殷商开始了二百七十多年的末商时代。这里有著名的“武丁中兴”,三年不言的武丁终于找到了辅佐自己的傅说;此时的武丁特别看重负责占卜的贞人;当时女性地位很高,可以参与朝政、领兵打仗,比如妇好,就是备受武丁宠爱的王妃、女将军。

武丁一朝,不断开拓疆域,是殷商王朝鼎盛的时期,然而这样的盛景却是在森森白骨下建立起来的,充满了血腥之气。此后,殷商王朝一路衰败,不复往日荣光。

3、殷商的末路与周人的成长

与殷商没落不同的是,周人在历代首领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到了公亶父时迁都于岐,同姜氏部落通婚融合,设立官位机构,修建宫殿,一个新王国开始了“翦商”的大计。公亶父之子季历继位后,与殷商联姻并受商王武乙之命,征讨周边部落。

此时的商王武乙却突然暴毙,原因扑朔迷离。文丁继位后,发现周人才是商朝的首要敌人,于是在季历觐见时,被羁留并杀害,“翦商大业”落到了十余岁的姬昌身上。姬昌行王道,靠“修己、重义、包容”的理念,在人民心中确立了西伯侯的地位。

文丁亡,帝乙继位,发动了讨伐叛逆的战争,这场跨越一年的战事,使殷商元气大伤。帝乙亡,三子受继承王位,他就是末代商王帝辛,后人称之纣王。纣王到底是怎样的人?司马迁说:思维敏捷、博闻强识、骁勇善战。司马光说:不信神鬼、很会用兵、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纣王虽占有各方优势,可是荒淫残暴,忠心的九侯、邘侯相继被杀,让忠义之士无不心寒,人们纷纷逃离朝歌。受命于天的姬昌此时改称周文王,开始了灭商大业,在讨伐殷商属国时,文王姬昌兵败被囚,后被群臣合力救出。传说姬昌被囚期间误食用长子伯邑考制成的肉汤,知道后异常悲愤,呕吐不止。

纣王三次讨伐东夷叛乱,并将重兵常年驻守上虞,导致王畿之地兵力不足,文王被囚期间更是摸清了殷商的实情,返回周岐后加紧伐商的步伐。在歼灭殷商属国崇国后,周文王迁都至丰,并在沣河对岸建立镐京,奠定了西周基业。

后文王卒于镐京,太子姬发继承遗志讨伐纣王,但他并没有盲目进攻,而是在等待时机,终于等到殷商失控,才在牧野同纣王展开决战。伐商大军士气高昂,吕尚带领的突击队迅速插入商军中,商军大溃。纣王被迫退守城中,后来在鹿台被周武王生擒、斩首,一代枭雄走到了生命尽头,辉煌的青铜王朝落下了帷幕。

4、后记

都说读史知兴衰,夏朝、商朝、西周的迭代,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民心所向才是王朝兴盛的根本。施行仁政的国君都能使国运昌久;那些失去民心、横征暴敛的统治者终将被人们抛弃,被历史的车轮碾压。

所有的历史,都会有实物为证,不臆断、不妄想,从实际出发还原一个真实的殷商六百年,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终将温暖漫漫的历史长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