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的高度不同,能见度也就不同,自然对问题的看法也就不同,此之为飞行理论
大家应该都有坐飞机的体验吧?北京的2015年是雾霾比较严重的一年,也是我出差较频繁的一年,闲来无事,竟也悟出一些道理。
在首都机场还没起飞前,外面到处都是雾蒙蒙的一片,能见度也就百十来米。当飞机开始向上抬升,到达对流层时,你会发现原来北京的上面还是晴空万里,一望无际,能见度达数十里。这下面雾霾,上面通透的情景让我不禁想到了平日里的许多人际关系里的问题,不正像这飞行一样:因为我们处于高度不同,能见度也就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就不同,我姑且将此称之为飞行理论。
也许你也有过如此体验:领导安排了一件事,你费了一个晚上没有折腾出来,但第二天报告时,领导并不满意,领导亲自操刀,三下五除二就把交待你的任务完成了,况且还很精致。
也许你遇到过一件事,大家都觉得正常情况应该采取A措施,但你的朋友却坚持采取B措施,他的理由则是各种担心。为什么呢?因为他处于能力度很低的雾霾区,很难突破自己的内心看到全貌,自然无法采取更佳的行动。
作为领导者,有时也要从飞行理论上吸取教训。有些员工你无论如何对待他,他都无法按照你的思路去行事:你觉得问题非常简单,TA怎么就不会呢?因为我们处于不同的思维高度,你的能见度比他远多了,所以你觉得简单的,而下属由于高度所限,可能就很难达到,所以你要学会“共情”。
有时时候我在想,当你跟一个猴子说话时,它不理你或者傻傻的看着你,你会觉得好玩,但假如换成一个人的话,你就会生气。跟人与猴子的差异类似,人与人之间高度的差异也不小,所以要时刻谨记飞行理论,防止由于高度不同而造成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