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庙会

昨天妈妈在QQ上问我,明天家里过会,能回来吗?其实她明知道我回不去,还是要问。我想,在他们那代人的心里,有些传统习俗是根深蒂固的,有些仪式是非常重要而必须履行的。而我们这代人已经疏离了。也许因为离家在外的忙碌,也许因为它的意义于我们已经没有那么重要。

如果不是她提起,我都忘了这天是家里过庙会的日子,很抱歉。想起小时候,每次过庙会都提前很多天兴奋,会上到处逛,觉得那么新奇,好玩,热闹。

那时候村子西头有一个特别大的池塘,或者叫沙土坑,现在已经填平盖了新农村,立起了高楼。每逢庙会,都会有人在那里卖骡子马牛啊,卖鸡鸭鹅羊猪呀,卖高粱做的扫帚,簸箕,笸萝,刷子啊,那场景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动物世界加百货商店。

从村口开始就有各种摊贩,印象里卖吃食的不像现在这样多,现在离村子很远就有摆着方便面,火腿肠,面包饼干箱子,饮料的小摊,大家顺便买了就直接串亲戚了,很方便。

那时候的庙会上多是布料衣服,家常用品,大抵都是平时需要又不太容易采购的物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物资还不太充足和丰富。人们赶庙会最主要的目的是采购,然后是串亲戚,联络感情,吃点好的。所以庙会上人特别多,可以用摩肩接踵来形容。小孩子的视线总被周遭的大人阻挡,有时候要挤一挤才能通行。

小时侯的庙会上有糖人,糖画儿,拐棍形状的膨化食品,袅糖,面人儿,卖小画书的,都是小孩子们喜欢的。那时候从会上买了书,还会根据上面的提示把相片贴在扉页,认真而郑重。那时候举着几分几毛钱买到的美食,无比满足和快乐。

家里的庙会一年有两次。一次在盛夏,一次在金秋。

盛夏,吃西瓜的好季节,亲戚朋友围坐在有大树遮阴的院子里,一边吃一边聊,那时候买西瓜人们总是一买一麻袋,忘记是如何保鲜的。只记得妈妈拿出一个切成两半,一半给我,一半给弟弟,再给我们两个小勺子,开吃。

那时候没有空调,天气似乎也不像现在这样炎热,人们手拿蒲扇,像济公和尚那样,扇出的凉风还带着草木的清香。

金秋时节的庙会,凉爽许多,正是收获的季节,物品丰富,天高云淡。庙会还有大会小会之分,大会更热闹也更受重视。

那时候的庙会,热闹而富有人情味儿。因为交通工具不像现在这样多元和便利,通讯也不像如今这样发达,亲戚朋友们平时见面畅聊的机会并不多。遇到庙会,都会携家带口地赶一赶。男人们喝酒聊天,女人们闲话家常,孩子们肆意玩耍,虽然物质上粗茶淡饭,但人们的精神气儿都很足,很快乐的样子。在那时候还是孩子的我眼里,一切都那么积极美好单纯可爱。

那时候赶庙会的除了亲戚朋友,还有一类人必不可少,那就是摊贩。他们都有一本记录了各村各地庙会日期的本子,看着日子到各处摆摊设点,早早地占领有利的位置,为一家的生计筹谋。

还有一个团体,是庙会上的亮点。在有经济能力的时候,村委会或者企业会赞助演出,多是戏台班子,往往在庙会前后连演几天。一到傍晚,人们拿起马扎板凳聚集在村里的戏台,听豫剧,平调,河北梆子。有时候还有评书,唱歌和变戏法的节目。这些演艺班子也是随着庙会流动,草根演员们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在忙碌奔小康的日子里带来了宝贵的精神食粮。

记得妈妈带着我,有时候小姨她们也会留宿,为了一起去看戏。我们坐在台下,看穿着鲜艳戏服,画着美妙脸谱的人在舞台上翩然行走,舞台两边有幕布,唱词和念白会在上面映出,虽然太小的时候看不懂,依然觉得美好和愉快。有时候看着看着睡着了,妈妈会抱着我,一路念着我的名字,说着我们的来去,直到进了家门。据说是怕夜里睡着的小孩儿把魂儿丢在外面,虽然迷信,但也觉得很暖心。

庙会庙会,大概是由庙而来。印象里每次庙会,村南头的小庙都会装扮一番,还有一个群体,多是中老年人,穿上特制的衣服,拿上特别的道具,跳起特殊的舞蹈。庙里庙外香火缭绕。现在似乎不大有了。

说到庙会,不得不提过会时必然要吃的两顿饭。从我记事起,这个传统一直未变。

赶会的人在上午之前会到达,而主人需要提前一天备好食材,一早开始忙碌。中午的大锅熬菜绝对是舌尖上的美味。经典的搭配包括了白菜,猪肉,粉条,海带,豆腐,冬瓜,还可以有西红柿,茄子,蒜苔,随主人的意愿添加。各家有各家的风味,都不会难吃到哪里去。一碗汇集了各种蔬菜精华的菜肴,加上五花肉带来的油香,我觉得这就像是草根版的佛跳墙,能连吃两大碗,我的表姐为了多吃菜宁肯不吃馒头了。

中午的大锅菜配白馒头之后,人们就去庙会上买买买。下午吃些水果糕点,晚饭因为要赶路回家,一般会提前。主人会早早备好,以便有的亲戚朋友提前离开。

晚饭是面条,打卤面。也是十分令人回味的。卤子里有西红柿,鸡蛋,蒜苔,大葱,也会根据主人的喜好添加瘦肉和更换蔬菜。酸甜的汤头配上有嚼劲的手擀面,满足感油然而生。吃饱喝足,亲友们即将踏上回家的路,一场礼让之战要上演。

到亲戚朋友家串庙会,都不会空手去,必然带着礼物,多数是吃喝一类的物品。食为天是最基本的生存法则,也是那个时代人们重要的补给来源之一。当客人留下礼物要出门时,主人会推脱不受,于是推推搡搡,你给我还争闹半天。此时的主角总是女性,男人们有时会在旁边说上几句,多数时候不参与这场有趣的战争。推脱不过之后,女主人会拿出另一些物品请客人带回家,有时是自己准备的,有时是从客人带来的物品中选择,总之,不会让客人空手而归。不过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人们越来越少这样的礼让客套,有的客人什么也不带走,甚至因为忙碌都不留下来吃饭了。

一天的迎来送往,忙忙碌碌之后,主人才坐下吃口饭,开始收拾成堆的碗筷盘碟。我总要叮嘱妈妈,别太累,但累似乎是必然的,从体力到心理,都会因为不想慢待了客人而透支。我也要叮嘱弟弟别为了陪好客人自己又喝多了酒,惹得老婆孩子不满。可似乎也没用。

一年只有两次这样的场合。亲朋好友不请自来,从四面八方,为着一份情谊,一份惦念,聚会在你的家,这是一份单纯的坚持,一个美好的传统。也许庙会已经失去了它以往的某些意义,但作为一个载体,一种文化,它依然会传承下去,我也希望它更好地被传承下去,并拥有更丰富的内涵。

对远方家里的妈妈说声抱歉,不能像别人的女儿一样,带着老公孩子,带着礼品问候回去看您。但我心里一直会有惦念和祝福,也会多找时间回家看看,不只是在这样特殊的日子。

祝家人朋友赶会快乐,度过珍贵美好的一天。

2017.7.8,农历六月十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686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66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16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736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84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043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129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7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18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645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7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470评论 4 33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2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86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95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5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8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