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对于初次学习《道德经》,怎么保持学习热情和坚持用道德经指导自己?
保持学习《道德经》兴趣的8把火
1、保持好奇心,第一次学习好奇心启发热情都,热情帮助我们战胜懒惰战胜困难。
2、结交同伴,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互相影响,彼此带动
3、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4、参与服务,为小伙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督促,拆解解读等,争做课代表,书童
5、努力输出,讲给人听,在学习群里发语音,懂多少讲多少,八卦出来
6、形成文字,听明白的内容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
7、养成习惯,热情下降,习惯帮助我们,三周养成新习惯,每天定时定量。完成最低任务,不要停,不要贪
8、奖赏,十周时间,给自己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后要有大奖励,好好庆祝有仪式感
只要有火种,就有兴起燎原之势的机会。生命不息,学习热情不死。走向万物之母,深扎根,是长生之道。
问题2:学习道德经对普通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答:认识你自己。人是什么?
1.我们从哪里来?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从道而来
2.我们是谁?第五十一章 ,道生之而德蓄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我们是道的物化体 我们身上有源自道与德的力量。我们是在宇宙秩序之中,个体生命的成全,自己成器,对社会,对人类有用,天道的器皿
3、我们到哪里去? 走向万物之母,深根固蒂,是长生久胜之道,把根扎深巩固就是长生知道,第三十三章,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身体消失精神不灭就是长寿。第五十章,伤其身者,善于守护生命的人,没有可以致其死亡的地方,就可以进入无死地的状态。
道教奉老子为祖师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生命中隐藏着永恒的通道。
杨鹏老师:我们是天道的器皿,我们承载着天道的力量和秩序,我们的本性会释放出创生,对冲和谐的力量,我们是战胜死亡,战胜混沌的生命体。我们有可能独立存在,走向生命永恒的方向。
问题3:杨鹏老师的书第五章:做到无为而治的第一条法则是独立而不改。这一节的内容能详细解释一下吗?可以举例说明哪些存在于人事物之中的独立不改的法则,我们需要顺应。道德经第十章,能详细讲解一下吗?不太了解第十章的目的,第一段话灵魂合一,像婴儿一样柔和与第二段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有相关性吗?谢谢您!
答:第五章讲的是实现无为而治的九条法则,独立而不改是第一条,是实现无为而治的前提,天道创生天地的力量是决然独立的,不收任何事物的影响,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超越他,人在天道面前,只能去发现天道的法则,顺应天道的力量。
独立不改:①自然率,数学定律,几何定律,世界一直的规则,②道德律,生命权,人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③社会科学:看不见的手,个人受整体利益的发展,博弈论。我们生活在法则之中不可知,当权者要无为,不要折腾,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们要相信顺应天道法则,这些法则并顺应这些法则。一切就会如愿。
2、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你能吗?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是分总的关系
问题4:我看到第十章的“天门开阖,能为雌乎”这句话,有的书是“能无雌乎”,不知道该以哪个为准?
答:初看差不多,接上上文,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不能没有雌,结构分析,版本出现的这种情况。马王堆是:能为雌乎?王弼是:能无雌乎?杨鹏老师:能为雌乎?更接近于帛书版本。
问题5:既然道是超越万事万物的,创生万事万物的,祂直接让众生出生时就具有道义(懂规则秩序),为什么还要人自己悟自己修,自古以来很少人掌握?历史上发生很多大事件,比如战争,个人力量无法改变,成为无辜的牺牲,道的利对这些人来说,怎么体现?
答:老子对老百姓有绝对信心的,人都是天道创生的,“我无为而民自化……”对权力,权力的拥有者能够管理好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对当权者,君王,反对战争。初次学习,定位把握住,讲道的讲话对象就是君王,学习理解道德经内容,会更容易理解。
问题6:我们都知道做人做事要顺应天道,但何为天道?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怎样做才是符合天道?比如,开车时,有车插队,是应该让还是不应该让? 比如孩子教育,是坚守育儿原则和底线还是为了顾全大局,适当妥协,换取家庭的和睦?学习中国哲学,感觉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正说反说都能说的通,就像太极八卦图,就是要把握一个度,但是这个度很难把握,怎么样做是对的,是符合天道的?有些疑惑,恳请老师解答,谢谢!
问题8:第五章讲,人要顺应自然法则,那我们制造的电冰箱,空调,返季蔬菜,是不是与这一条违背呢。这该如何理解?
问题7:《道德经》崇尚自然,提倡人要效法自然。可是自然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无欲无求,比如水,因其没有感情也没有感受,所以可以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而人是鲜活的生命,有七情六欲、五感六觉,又如何能做到像自然物一般呢?
答:学习道德经让我们打开了新世界,思维活跃,非常好。我们的七情六欲,五感六觉也是道创生的,获得的智慧,审视我们的生活。老子这些内容针对的对象是君王,我们先观察,了解,还处在盲人摸象的阶段。不急慢慢来,与平时接触的观念不太一样,思维活跃,不要急于回答问题,后面学得越多就能回答前面的问题。
问题10: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意思是不标榜贤才异能,跟我们现实中的树立榜样区别是什么?
答:老子的讲话对象是君王及掌权者,学习的时候要建立对象感,要多观察不要着急回答问题,要以经解经。君王治理天下必然重用贤才,对君王要不尚贤,老百姓自己推崇的榜样老子是赞成的,不赞成君王指定榜样 用心去体现前人的思想 天道是有目标的有方向的
让圣人不注重贤才。举例:汉文帝景帝无为而治。非常繁荣,流富于民。开疆破土,选贤能,人才集中朝廷,物力财力都流向权力,老百姓被集中于国家的目标,社会生产就会衰败,就会经济下滑。
改革开放官员下海,很有才华的人集中于政府,官员下海,拉动经济第一波。
树立榜样,意思是作为仿效的人格,学习他。老子反对给民众树立榜样,民众自己推崇的榜样,老子不反对。
“不尚贤”,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就不美了。不做整齐划一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追求自己想要的。
问题11:课程讲到宇宙创生论,向善论,独立自主论,觉得很虚幻,能听懂但是觉得跟实际生活脱节,不知道如何应用。
答:能听懂就非常了不起了,不知道怎么做没关系,不要急于对应实际生活。
圣经:人活着,不是单靠…… 我们耐心等待,看看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拭目以待。
上次的问题1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让很多人觉得老天太残忍,尤其是一些天灾的时候,我想的这应该是大自然的规律没有残忍之说,是人类行为的报酬,关于无辜者的说法,只能说是命中注定,算是为大义牺牲了,也就是说本来并没有做太壮烈的事,但是由于受天灾而亡,但其自身也没有做亏损之事,故此对这部分人来说是为大义而牺牲了…这样也就没有残忍了 不知道老师您怎么理解的?
答:天道是有目标,有方向的。人做了有违上天的事,必遭天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仁”是什么意思?在老子的时代,有特定概念的,通过孔子对仁的看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颜渊又问:“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礼”上下,尊卑,亲疏有别。礼教详尽的系统,君臣父子,行为方式都是被要求的。吃肉都是有区别的,贵族被称为“肉食者”。老子所说的“不仁”,所有人都平等,天地秩序,不分尊卑贵贱上下等级。“人无弃人……”
在道的眼里一切都是平等的 各有各的器用,各有各的功能 天道圣人等视百姓,等视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