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stotle:tragedies are terrible outcomes of peoples' fatal flaw
如果不练习激进地开放,每个人都可能被自己的 自大和盲区 蒙蔽
看英剧,想心理
《黑镜》中的剧集《白色圣诞节》中男主人公的心理侧面被刻画地滴水不漏。
男主人公性格豪爽。容易感情用事、冲动是他的特征。
然而,因为冲动和感情用事,发现女友怀孕之后逼迫女友生下孩子。女友无法与他商量打掉孩子,便离他而去。
因为冲动和感情用事,在女友离开多年以后,仍然偷窥她的生活满足自己以父爱正名的欲望。
因为冲动和感情用事,发现女友产子竟然是自己的铁哥们的孩子,恍然大悟女友当时试图打掉孩子的用意。亲手冲动杀死了岳父。
男主角不禁心里想: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这个世界不愿意原谅我?
喝杯咖啡,分析一下
男友过于自大,女友提出商议是否打掉孩子的议题便直接情绪爆发被“低级动物大脑”控制。
而自大的人,如书中所述。属于“封闭心智”,完全不会在意对方的想法是什么:哪怕女友是为了不让男友戴绿帽才打掉孩子,事情已经发生了,责备并没有意义。
自大的力量过于强大,他存在于人们的“低级动物脑”中。即便是读者站在第三人称的角度分析这部剧集。也往往很容易直接主观给别人贴上标签“令人讨厌的混蛋” “自作自受”等等。
盲目则是人类始料未及的弱点,每个人都无法完全客观,完全“上帝视角”地评估你当前的处境。你面临的种种挑战和问题,可能在别人那里不值一提。如果能够在你的大脑中,认真考量一系列你所认为睿智的人群提出的建议。这样,能够帮助你获得更佳的处理策略。
《黑镜》的各路主角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主动寻求过任何人的帮助和理解而是坚守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他们完全对别人的观点漠不关心或者仅仅只是“保留意见”。这些事情,当然,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他们个人悲剧的奠基事件。
接受别人的观点恰好并不是人云亦云,如果能够接受两个或多个睿智的人给你提出的观点呢?你是否能够在这些观点中保持灵活,选择最优策略?
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对 “爱” 进行过定义:爱是理解、尊重、接纳、赋予责任感等。
但是说到理解,理解的力量比起你的情绪瞬间的摧毁力脆弱多了。
如何训练开放心智?
我们要首先接受三条自我原则,以此来逐渐进入开放心智训练的康庄大道
1.只有暂时放下对别人和事件评价(打标签)才能从他人的视角看问题
2.随时接受自己错误的可能性,“我并不一定知道最佳的答案,我需要综合考量”
3.谨记,最佳的答案来自你和别人的观点的综合选择。
我现在是开放心智吗?
1.开放心智更关心为什么存在分歧,他们很喜欢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以确保自己没有遗漏什么东西或是弄错了什么东西
2.封闭心智的人非常喜欢使用陈述句,作者身边真正具有高可信度的人往往会问一大堆问题。相对低可信度的人如果做出大量陈述,往往被证实观点不真实
开放心智的人心中常怀深深的恐惧他们会犯错。
他们提问非常真诚,并且时刻评估与他们对话的人的相对可信度来确定当下他们的身份是老师、学生还是同伴
3.开放心智总是寻求从他人眼光来看世界。封闭心智对别人的想法完全不关心
4.封闭心智使用自我欺骗性语言让自己感觉是开放心智。例如“我的观点可能不正确,但是我还是认为XXXX”如此作为借口来强行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是开放心智人群往往通过思考,使用类似“我的观点可能不正确,您认为某某观点在某情形下是否正确?”
6.开放心智具有脑中保留多种完全极端冲突的观念的能力,并在这些观点中自由选择评估,得到自己最认可的“正确”答案。而封闭心智很难同时接受两个到多个观点
7.封闭心智由于没有经历大型挫败,不会懂得错误发生的迅猛和突然。悲剧的惨烈。他们往往不懂谦逊,而开放心智的首要标准就是时刻怀疑自己会出错!
我需要对所有人开放心智吗?
要明白你现在是在讨论,还是在寻求理解。
你的身份,是老师、同伴还是学生?
可信度的定义:曾在以上在你提出问题的领域获得成功的次数,别人比你更成功时,可以称他们比你可信度高的多。
与拥有高相对可信度的人对话就成了获取靠谱建议的来源,每次遇到问题。想想自己的资源当中在这个问题上相对可信度最高的人群在哪里?如果他们在网络上,能不能查询到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和解答?找到他们去试图理解他们的观点,并进行整合得到决策。
与相对高可信度的人对话
以学生态度,多提问题试图理解他的观点
与相对相同可信度的人对话
互相商议,观点交锋,互相提问题
与相对低可信度的人对话
礼貌地提醒他问你问题理解你的观点
总结
改变我们自己对所有人的所有观点的态度,变成完全开放态度并不会损失你的任何资源
但是,最好只与那些你认为能找到的可信度最高的人群去探索一些观点,和低可信度的人交流效率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