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来自网易公开课 《幸福课》第十五课的观后笔记
完美主义者的特质:
害怕失败,难以接受不完美。所以害怕改变,害怕去尝试一些新的领域,不愿意去做一些不在自己可控范围内的事情,即使去做了,也很容易放弃;遇到挫折,轻易的否定自己,所以很难获得大的成就,只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自己熟悉的事情,从而减少不完美的情况发生。
只追求结果,忽略过程,所有的快感来源于最后的结果:目标达成的短暂的轻松感。所以他们的人生由一个个目标组成,活的像个匆匆赶路的人,所有的快感来自于登到山顶的一刻,而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登山的过程中。
完美主义者生活体验很差,一方面为了尽快的或者更高质量的完成目标,从而获得目标达成的喜悦和自我肯定,进而塑造自己完美的样子,会自愿牺牲自己的生活时间,牺牲陪伴家人和朋友的时间,而且常常处于忙碌和焦虑当中,对挫折和失败的自我怀疑;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完成目标,往往过度投入,工作效率很低,特别是从事需要创新或者很难的事情,非常容易出现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也得不到好的结果,进而更否定自己。
完美主义者容易走极端,因为很难接受自己付出了努力,而又得不到完美的结局,这种局面会让自己很困惑。比如考试,要么异常的努力,一定要考到第一,考到满分;要么就不看书,随随便便考多少算多少,因为难以接受自己努力学习,还考不好的结局。
完美主义者自卫性很强,当别人对自己提出质疑和批评的时候,往往会强烈的抗议,并且是失去理智的抗议,即使知道是自己的问题,仍然强力的反击,因为他们很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完美主义者缺乏激情和创造力,追求速度不追求质量,忽略过程,对于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的目标,会导致长时间感受不到快乐,长期处于这种状态,逐渐缺乏激情和创造力。
完美主义者人际关系紧张,因为不仅不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不能接受别人的不完美。真是太坑爹了,断了自我拯救的路子啊。太可怕啦。
完美主义者的形成原因:
社会习惯:只奖励结果,忽略过程,严厉批评失败。比如考试,家长往往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来判断一学期是否努力了,面对发挥失常总是很难以平常心,看到努力的孩子,经常说:你平时这么努力,要是再考不到个好成绩,真的对不起自己。以结果为导向。其实人在失败的时候最需要奖励,人在努力的过程中,最需要鼓励,人在目标达成的时候,最需要平常心。
社会舆论:电视、电影、朋友圈都是展现最美丽的身体,最高的颜值,最完美的爱情,生活中最有趣的一刻,给人以一种这个世界都很完美的假象。面对真实生活的不完美,这种反差,往往会让人觉得无所适从。
建议:
- 最成功的人往往是经历过最多失败的人,在潜意识里告别那种快速成功的行为模式。以一种平常心面对失败,从失败当中汲取经验教训。失败是成功之母,看来大家都把这句经典名言当耳旁风了。
- 适度放松,留心观察自己的状态,让自己长期处于一种非常良好的状态,利用2:8原则,只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可以在20%的时间里,完成80%的创造性的活动,50%的时间里,完成200%的工作量,前提是充分休息放松,让自己处于非常好的状态。
- 重塑认知模型,失败和困难是常态,越成功的人失败越多,轻易得来的成功不易长久,讨厌失败是人的天性,但是不多尝试多失败,就不会获得大的成功。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平常心接收失败。
- 成为一个卓越主义者:不放弃目标,但是以一种开放和坦然的态度接受一时的失败,并且享受这种成长的过程。告诫自己:胜败乃兵家常事,越成功的人失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