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认为:“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今天我想分享一个刺绣的案例,刺绣不仅有看上去危险的针,还需要孩子的手灵活的将这跟智针在绣布上穿梭,不仅考验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还需要孩子有极好的耐心。这个案例关乎于老师如何教,孩子如何学。老师和孩子如何一同巧妙的通过“教”与“学”,完成了“做”这件事。
一、教师的困惑
幼儿园里的珍珠体验馆里有一个珍珠绣坊,孩子们很喜欢在里面刺绣、游戏。可是我们班的孩子刚进入中班,并没有掌握刺绣的方法,如果游戏一上来就一板一眼的教孩子如何刺绣,恐怕会出现两个问题:
[if !supportLists]1. [endif]复杂的绣法削弱孩子游戏的积极性,让这个本来可以充满趣味、充满挑战的游戏变得无人问津。
[if !supportLists]2. [endif]需要辅助的幼儿过多,教师顾不过来,导致只有个别幼儿能掌握刺绣方式。
大家都知道刺绣是个精细活,但归根结底是拿针线一上一下的重复动作,再加上点线条方向、长短、颜色的变化,手中的作品就能成为精美的艺术品。所以如何让孩子掌握这“一上一下”的动作,就是孩子一开始需要掌握的技巧。基于以上两个困惑的思考,教师对材料的投放动了点心思。
二、“教”“学”合一
(一)“教”——材料的投放有技巧
1.老师的做法
游戏初期,我们在绣坊投放了以下材料:
[if !supportLists]1. [endif]网格纸:网格较大、等距,纸张质地偏软,配上体积较大、针头较大的塑料针和毛线和圆形绣架;
[if !supportLists]2. [endif]塑料板:网格细密、等距,纸张质地偏硬。配上体积较小、针头较小的不锈钢针和棉线;
2.老师的思考
以上两套材料不像传统刺绣材料使用的:棉布、绸缎一样细细密密的看不见针眼,而是有等距的小孔让孩子能够较方便的看见他手中的针头可以从哪个孔里穿过来,不阻碍视线,同时又可以引导孩子有意识的找准方向,把握距离。
网格纸配上绣架以后,和塑料板一样,都比较硬挺,孩子拿在手里不会觉得软塔塔的不好控制。
(二)“学”——对材料的探索
1.孩子的做法
游戏前期,孩子就知道刺绣可以按照花样来进行,于是孩子在网格纸、塑料板上都画上了线条简单的汽车、房子等。他们顺着自己画的线条将毛线、棉线在不同材料上面一上一下,把线和网格纸、塑料板紧紧的结合在一起。
2.孩子的发现
铛铛在绣的时候发现:我的针从下面穿出来以后,必须再从下面穿回到上面,不然这线就会在网格纸上绕一圈,脱离了自己画的花样。
嘻嘻在绣的时候发现:刺绣的时候如果线和线之间的距离太远,自己的作品看上去就是一条条虚线构成的,不可以把自己画的花样全部遮住,不过这样也挺好看的。
文文听了嘻嘻的话回答:我们绣的时候不要空开那么长的距离,就能把花样遮住了。
3.老师的思考
适宜的材料幼儿使用起来上手很快,没有出现挫败、不耐烦等负面情绪,孩子对游戏过程很感兴趣,对自己的作品也十分满意。这对未来孩子学习新的针法,在不同材料上继续开展刺绣活动,绣出更复杂精细的花样是十分有益的。
三、下一步······
孩子们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刺绣方法,下一步我们将在作品赏析时分析孩子的刺绣作品,观察比较不同的作品展现出的不同针脚。同时在欣赏绣品时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刺绣作品的丰富性,比如:鞋面刺绣、帽子刺绣、钉珠绣等等。引导孩子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下一步的挑战。
“所谓‘做’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教学本质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
所以说“教学做合一”实质是:
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2〉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3〉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