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美德”正因为是美的,所以人们才追求它,如果它不美或者展现美德的人,觉得自己做了好事显露了自己的爱心是不美的,那逻辑上就错误了,如果不美他是不会做的,比如对于做好事的人,不管是做给别人看还是做给自己看,它都是美的。
人不是傻子,做好事的人更是聪明人,并不像一些群盲所认为的那样,人家是吃亏了受罪了被人歧视了,恰恰相反,好善乐施的人,心灵透亮,生命纯粹,生活简单,而且又活得自然,他为自己的“美德”而深深的感动,他有着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这种人不快乐,谁快乐呢?
所以,并不是一些人体现的好像“好人”是吃亏了一样,恰恰相反,好人的生命活得美着呢,充实着呢,远远不是那些不愿做好人的人所想象的,因为,好人更能体会出生命的境界与意义,也更能发现人生的美好与生命的纯粹。
至于,说人家傻的人,才是真正的傻子,因为他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内心的坦然与灵魂的坦荡,胸怀博大,浩如大江大海,而一些人无法感觉到世界的美,自己不愿意成为那样的一个具有“美德”的人,却还不断的去臆测别人的动机,那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所失去的东西,正是具有“美德”的人所具有的,“小人”当然是体会不到君子的境界了。
因此,我觉得从逻辑上讲,比如“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因为他把他的爱广播在了人间,会感动与影响更多的人去从事好人所做的好事的事业,而好人本身从及他所做的好事本身,本来就是好的就是善的就是爱,他自己当然也会感觉到好的。
而不是某些人认为的,好人就是个倒霉蛋,你不是好人也没有做很多好事情,那你怎么知道好人不好呢,或者活得不如另外一个“小人”呢?
所以,“美德”更多是体现在心灵精神层面的,它大大的扩展了美学的范畴,因为在“美学”中既有一般的特性。比如它追求愉悦,追求感官享受,这就像“美”字从造字本身来看,就是“羊大为美”,在远古时代,羊对人类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羊”也慢慢的变成了一种美的象征物,而在汉字中,与“羊”有关的字往往都是善的都是美的。
比如,“善”这个字,上面也是个羊,甚至连味道很鲜美的“鲜”,也是鱼和羊合起来的,而就是美这个字本身,也是上面是个羊。
从今天来看好像有些物质与实用主义的特点,这也许也是我们国人一种传统的美学观念,首先它是实用的,然后它又是美好的,它让人感官上很愉悦。因为我养的羊很肥,宰了之后味道很鲜美,这当然也是美的一个本意。
但是人生美学的美,除了“羊大为美”的一般特性之外,它还有它本身所具有的个性的东西,那就是它不完全是靠感官来感受的,甚至有时候感官还会欺骗我们,它更多的需要我们去思考,用心灵从中去发现美。
而我们观察一些人生现象,就发现很多人更多的是活在感性之中的,而所出现的人生的插曲或异常或失败,往往是人所缺乏理性所造成的一个结果。比如,总有人说自己活得很郁闷,也总有人抱怨生活得那么的无聊无趣甚至是没有意义。
总之,很多人长大了之后,总是觉得他从小所憧憬与所想象与追求的人生,总不是那么一回事?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反问一下有这种抱怨的人,他们想象当中的生活是怎么样,是不是他们的想象出问题了,不切实际,或者直接错了?
比如,我们从小都是受一种教育来活过来的,小学老师告诉我们好好学习好进入中学,而初中高中各种考试排名很辛苦,高中残忍大学轻松,但是,学生在进了大学之后,如果真要取得一点成就的话,又发现大学活得也很紧张的,学习竞争压力很大,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觉得大学是乐园,就是来享受的,结果他那几年享受了,毕业了再开始了新的痛苦,甚至有些连找一个好点的工作都搞不定。
那么,这里面就涉及到了,我们身在其中的人,如何来看待这个世界、社会和你自己的生命状态了,美国心理学之父说,“这个世界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它”。我们不能主观去想象别人的生活,然后再要求别人活也要跟你想象得一样,那这样的人,就会陷入在对“自我”的想象之中。
恰恰相反,如果我们要感觉到人生的充实和美好,那恰恰是我们要眼开眼睛仔细的看待这个世界的,而人在世界中存在,不受世界不受客观规律的影响也是不可能的,当然了,我们也不必过份强调环境或客观对人生命状态的影响。
而是说,在失望与绝望之前,是不是也能客观一点,从别人或别的角度来看待一下自己的生命,而不是沉醉在自己的“狭小的自我空间”内无法自拔,就得出了自己所认为的那样的一种生命意义。
有些受伤的女人甚至是中年离婚或心理伤残的女人说,爱情让她很郁闷,然后又说爱情都是骗人的,又说她发现她的爱情根本一点都不罗曼蒂克,那我说,这些女人的想象是不是多了一点,她竟然没有想到,她所想象的罗曼蒂克的爱情本身在这个世界也是不存在的?
因为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的事,也并不是男孩或女孩想象它美了它就美了,而是两个人的事,它不是单独的孤立的想象,更多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与心魂的交融与沟通,从而,彼此他们之间面对真实,发现真实的自己,和真实的他人,然后坦然相待、互相欣赏、彼此接纳,用自己的生命融入对方的生命里,彼此分享人生的幸福快乐失意痛苦。
那么,什么是“美好的爱情”呢?
马克思很欣赏的哲学家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里面对爱情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描述:“爱是不可思议的矛盾,是一个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和另外一个和自己有差异的人去达到统一的过程”。
这个定义精妙绝伦,把爱情的本来面目描述出来了,也就是说爱情是一种矛盾,因为你要放弃自己的独立性,你要委屈自己,你要体谅对方,你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任性,你要考虑我这样做,对方会怎么考虑。
同时,爱情甚至可以压制人的兽性,更多的去理性来体现人性,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意识到不仅仅只有你自己存在,还会意识到还有别人的存在,从而,能够让另外一个人的存在也让你变得很善良,让你变得非常的节制,让你变得非常的值得对方爱。
因此,爱除了一份美好的感受之外,它一定有一份责任在里面,所以爱情也不可能只有云淡风轻,更不可能只有花前月下,它也不可能永远是罗曼蒂克、永远浪漫。而能拥有爱情的人,他/她一定是具有非凡能力的人。
现在很多人郁闷着说,爱情是骗人的,那就是爱情观出了问题了,而且是出大问题了,所以这样的人太自私太自我,太不愿意放弃自己的享乐,而不能够和另外一个互相牺牲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的人共享人生,当然也更不愿意去彼此接受与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更不愿意用自己的人性去感动对方,体现出来心灵层面的彼此欣赏,那这样的人也注定会得不到爱情,也根本感受不到爱情的美好。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爱情呢?
我想解决它的唯一的办法,如果你的爱情价值观已经出现了大的问题,那就需要重新来确立正确的爱情观。当然了,爱本身也是一个矛盾,如果不了解这一点,我们也感受不到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