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所有的作家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如群星般点点闪耀,而他们多怀着某种来自生活和命运的感悟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伟大的作品缺少不了的是强烈的冲突和故事的波澜,依此我们似乎可以将作品的艺术性归结到作家的人生命运中去。回顾中国文学的历史,那些被铭记着的名字如李白、曹雪芹、鲁迅等大家,或是生于矛盾激烈且传奇的社会和年代,或是自身命运波澜壮阔意蕴无穷,这令他们的作品天然地拥有着由上而下的高立意和“生而不凡“的铭牌。
但沈从文不同,以《边城》为首,他的作品自平凡而来,往乡土中去,留下的是关于人性和诗意的璀璨光辉。平凡中生长出来却丝毫不沾俗套,这是沈从文独一无二的天才般的写作哲学。
《边城》的文字是很“沈从文”的文字,它作为这位乡土作家最骄傲的作品,全篇均以诗性的语言展开写作。读这本书时我脑海中总在有一个名字往外冒,但是就在水下一寸处冒不出来,后来我偶然间看到沈从文先生曾写过一篇《论冯文炳》,我才恍然大悟。冯文炳是作家亦是诗人,写作长篇时他吝啬自己的文字,写诗却写在朦胧诗派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且大胆推测沈先生与冯先生私交不错,不知是否受此影响,《边城》中诗化的语言韵味甚重。沈从文出生在湘西的小镇,书中之景多少也是在写他的故乡之景,全书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行行段段溢出的都是人世间的尽善尽美。我随意挑出也仅需挑出一段写景:
白河下游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须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酉水中游如王村、岔、保靖、里耶和许多无名山村,人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
《边城》的文字是诗化的,用的是极柔软的语言写极凄美的故事。若是功力不深的人用这种方式来写作,往往会落下矫揉造作之嫌,但沈老先生只让人品到平凡文字下的浑然天成和蓬勃的生命力,而没有刻意雕琢的生硬和不自然。说好只挑一段,这里还想多附一句。只是觉得若是早点读这本书,高考写情景交融四个字的时候也要更有底气一些。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被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
此外,沈从文的文字也极擅长体会人情绪在不同时期的细微变化,如下文当爷爷去世后,对翠翠的描写不仅有失声痛哭的极悲,也有至亲去世后真实的木然和对现实的怀疑。这样的描写相比简单的铺陈叙事和强烈的感情直抒有着更强的艺术效果。举一个毫不恰当的例子,仅取表意便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般的情感共鸣。
黄狗在屋外吠着,翠翠开了大门,到外面去站了一会,耳听到各处是虫声,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翠翠心想:
“这是真事情吗?爷爷当真死了吗?”
在我看来,《边城》妙就妙在用所有人的善良纯真写了一个最刻骨铭心的悲剧故事。悲剧的戏剧性往往需要冲突,而冲突所必须的是正反两派。但毫无疑问,最不懂读书的人读完《边城》,也没办法在其中找出一个确切的反派角色。书中描绘的湘西小镇,无一人不是散发着人性的至美。
善良淳朴的老船夫是全书最大的悲剧人物。书中再如何极力描述老船夫和孙女翠翠恬静美好的生活,我们也不能忽略掉老船夫实际上是经历了女儿女婿双双离去这样的悲剧。整个小说故事的悲剧性来源于老船夫为翠翠求而不得的美好爱情,悲剧的巅峰也来自于老人在雨夜的溘然长逝。而在生命的最后,老人所忧虑的依然是翠翠是否会害怕雷声。
翠翠说:“爷爷,我真害怕!”翠翠怕的似乎并不是晚上要来的雷雨。老船夫似乎也懂得那个意思,就说:“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
除了亲情的光辉,老船夫在翠翠爱情上的选择同样令人赞叹。经历了女儿的爱情悲剧,老船夫急切地期望能为翠翠安排好一段美好可靠的爱情。可当这样的爱情找上门来,天保大老找上门时,老船夫却没有擅作主张直接答应下来,而是选择征求翠翠的意见。这样对女性的尊重在当时的社会是少见和难能可贵的。除此之外,诸如作为老船夫对于过渡人的热心、在其岗位上的忠于职守,也都是其人性美的体现。
在整个故事所有人都毫无疑问善良淳朴的前提下,如果说有哪个人物在读者之间产生了些许的争议,那只有傩送二老。傩送在哥哥去世之后,将一部分的责任归咎于了老船夫的“不痛快“。这在上帝视角的读者看来是有些没有道理的,但出于亡兄之痛,这并不能作为傩送人物塑造中的一个淳朴善良之外的污点。
作为船总顺顺的儿子,傩送的身上并无半分富家子弟骄横,而是和所有茶峒人一般热情善良。初次和年幼的翠翠相遇,他就体现出了他为人的慷慨和细致——当翠翠孤身一人等待爷爷时,他邀请翠翠上楼等待,后来即使受到了翠翠的误解,他也不生气反而更加关照翠翠。正是因为这样的善良,才让翠翠爱上了他。后来当面临关于爱情的抉择,在磨坊和渡船之间——实则是家产与爱情之间,傩送大胆且坚定地选择了爱情。后来即便因为哥哥的离世对老船夫产生了误解,他也未曾改变对爱情的这份追求。这样诗意的人性光辉让人不得不着迷其中。
沈从文是由平凡写不凡,由善美写悲剧,他作品中的美来自于文字也来自于人性和情感的共鸣。他曾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水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做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毫无疑问,作为作家天纵奇才的沈从文在《边城》中成功地给我们呈现了一幕乌托邦式的,名为“人性美“的乡土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