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妈妈都是“预言家”,想要宝宝未来优秀,试试这么做

你是不是又不乖了?你怎么这么笨?谁又欺负你了?

……

你是不是习惯这么和孩子说话?

你知道如何用“吸引力法则”帮助孩子变强大吗?你想要孩子未来成为优秀的人吗?

那么你一定要看看下面这篇文。

                                                                                                               ——原子妈咪

                                                                      1

今天去幼儿园接女儿放学碰到这样一件事。

一个妈妈接了一个小男孩,刚走出教室门那妈妈就问:“赵某某,你今天是不是又打架了?”

小男孩起先不吭声。那妈妈又问了一次,这次更严厉了。“我问你话呢,干嘛不说话,是不是又打架了?”

小男孩还是没说话,妈妈则好像更生气了。两个人推推搡搡别别扭扭走远了。我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几乎想冲上去和那位妈妈说:请不要这样问你的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待了一天,一定经历了许多情绪的体验,其中有愉悦,也会有难过甚至愤怒。

这时的询问,是“亲子交流” 的一个重要部分,家长的问话将对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建设起到十分关键的引导作用。

                                                                   2

像上述的家长其实犯了一个亲子沟通中的错误: 引导孩子关注坏情绪和坏体验。

你今天是不是又打架了?

今天有谁欺负你没?

老师对你好不好?

这样的提问往往给孩子这样的暗示:你是个每天要打架的孩子,你是个每天被人欺负的孩子,老师经常对你不好。

为了满足家长的“需求”,孩子会更多地关注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体验,甚至不自觉地渐渐投入受害者的角色中。

它直接的后果是,造成孩子每天注意和寻找那些可能会“欺负”自己的人,孩子恐惧和害怕的目光,会激起别的孩子产生要打他的想法。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吸引力法则”——简单地说,就是你越关注什么,就越吸引什么,越真切地体验到某种事情带来的体验,那件事情就越容易发生。

一旦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孩子真的就会成为一名“受害者”,这样,孩子不仅会逃避上学,甚至可能出现社交恐惧、行为退缩等严重后果,对孩子的一生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这种影响当然是家长极其不愿意看到的。心理学专家武志红老师曾指出:

你常说的那句话就是你的人生预言。对于幼儿来说,父母常说的那句话也往往成为孩子的人生预言。


                                                                  3

据说中外父母接孩子时的问题分别是这样的——

中国父母接孩子回家时的常见提问:

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你今天学什么了?

有人欺负你吗?

今天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国外父母接孩子回家时的常见提问:

你今天快乐吗?

今天有什么有趣的事吗?

你有什么作品吗?

今天和大家玩得高兴吗?

可以看出两组问题的关注点完全不同,不同的问话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奥地利哲学家马丁·布伯在他的经典著作《我和你》中,将人与人的关系分为两种形式。

第一种“我与它”,当我将你视为我达成目标的工具或对象时,你在我这儿就沦为了“它”,这时就构建了“我与它”的关系。

当我放下我的所有预判和期待,像了解自己一样去了解你的感受和体验,这时就构建了“我与你”的关系。

套用在这里,中国父母的问题构建的是“我与它”的关系,国外父母关心的则是“你”,更容易构建“我与你”的关系。


                                                                   4

建议家长试试这些问题。

你今天最快乐的事是什么?

今天你又学习了什么新本领?

你听见、看见了哪些好玩的事?

今天你和小朋友一起做了什么有趣的事?

你的好朋友是谁?你觉得ta哪方面很棒?

当我们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孩子的情绪、兴趣、能力以及孩子自身成就感的建立和与小伙伴的交往上。

那就更容易激发孩子倾谈、分享的欲望,也会让孩子对自己的作为有所感受,对“我”的本真有更真实的体验。

最后,还有想对今天的那位妈妈说:

孩子"打架"没那么可怕!孩子从本质上是不成熟、幼稚的,当一方语言成熟度不足以表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跟别人的冲突时,他们就会采取最原始最直接的方法——打或者推。

这是孩子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如何把“坏事”变好事,父母的态度很关键。

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唤醒孩子去发现对成长有正面意义的事情,避免孩子去注意对成长没有价值的事情。

请记住:你对宝宝常说的那句话很可能成为ta的人生预言。

- END -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