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文章可能会反思自己多一点,一开始还是会有所顾忌,但又一想,这不也是自己一直想要的真实吗。
回头总结最近读书,发现灵修类多一些。我也的确从最初排斥读武志红的书,到现在开始每天阅读他的心理学专栏,一并把他的书都看了,因为我越来越发现,那句话是真的,该做的功课,早晚都要还。
比如,开始学习也有一段时间了,之前完全没有认知升级,操作系统这样的概念,看书也从来不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每天都在用时间随大流,从来不知道最宝贵的是注意力,问题是,就算知道了,估计也还是没有方向,不知道该拿它们去做什么。
第一次从张辉彭萦的公众号里,知道了李笑来,好像就要重生了一样,觉得一切都还来得及,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一点。
我说该做的功课,早晚都要还,是因为,发现积累不够。在开始写作之前,我阅读量积累的不够,在开始用英语之前,我发现没有积累。在刻意练习自己透过表象看实质的能力之前,我几乎不会独立思考。
需要还的太多,要补的功课太多,而这个时候,如果太着急,就只有一个结果,半途而废。
所以,还记得在新生大学开始发表第一篇文章时,就定下了给自己打气的文风。是的,我不停的写,其实也是不停地自我激励。
真幸运一直有写作陪伴我。无论什么样的心境,我都知道还可以通过写,和自己对话,自我梳理,安抚我的各种情绪。
过了跌跌撞撞由好奇心驱使的阶段,发现不止我一个人开始会有焦虑,越是学习,越是发现自己不知道的太多,发现自己需要补课太多的时候,会有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产生。所谓的成长的痛苦,我想就是如此产生的吧。
其实在反思的时候,有时再回头去站更高一点看自己一路走来,再去看笑来老师的书阐述的主题,发现那是他提前想到了。在这里也有一点新的启发,我想到了“卖家优势”,还想到了,必须认真对待系统的思考一个主题,这件事。
先带你见识,给你一个梦,还有什么比通过自力更生,来自我实现这样的梦想更吸引你?坚定的相信,你的未来就是那一条上扬的复利曲线,就像笑来老师书里他描写自己的境遇那样,坐在马路边,看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说,早晚有一天......
梦想引航你的路上,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定会有焦虑,看不到前面的亮光,各种怀疑自己,逐渐失去热忱的时候。所以,在笑来老师的书里,有很多是在教我们认知自己心理的。比如,你要有锻炼坚韧的能力,即做不好依然可以做下去的能力。他说,这也是执行力。除此之外,你还要比任何时候都更了解自己才好,放低期待,乐观,刻意去培养自己“觉知细微变化”的能力。
这都是为了,让我们一旦相信了最初的那个梦想,就要乐观坚韧,持续到底,一直到复利曲线出现“拐点”的那一天。
这个过程,远比写出来,和自己想象出来,要难上很多倍。不然,和菜头为什么说,很多人看到前面就是翻滚的洪水,根本不能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听信的梦想可以追逐是错的,于是却步回头,不再尝试。
到这里,我更想尝试来写一写,怎么面对成长的痛苦。
一直追逐,忽略焦虑也是不对的,就像笑来老师也在课程里提到过,要照顾好身体里面的几个自我,欲望的自我,本能的自我,这就需要先学会对自己诚实,因为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早晚会给我们真实的反馈。
这也是最近读李开复的《向死而生》给我的感触。他说他一直觉得就应该骄傲,他是要改变世界的,所以他要更多的影响力,一天发10条微博,见什么人,做事情,都要考虑有多少价值,值不值得。他忽略自己的压力,紧张,甚至他的后背因为常年的压力长出一条“肉脊椎”,他觉得他都可以控制,直到他生病。
万维刚老师的精英日课,有一篇文章:《为什么学佛是真的》冥想的方法。读完这篇文章,我印象更深的是有一个读者的留言,他说苦难(suffering)=疼痛(pain)×抵抗(resistance),我们可以通过正念觉察去消除“抵抗”的部分,从而减少苦难的感受。
我觉得他解释的很出彩。
武志红也在专栏里面不止一次说到过,当情绪来了,让他完完整整的穿过你,穿过而不会停留。也就是说,当我们体验到成长的痛苦时,觉察它,理解它的存在是合理的,接受它,对因为它引起的情绪充满慈悲,告诉自己,也告诉它,它不会影响你,而不是抵抗,不是选择忽略。
具体怎么培养自己的这种觉察能力呢?
武志红说自己有冥想的习惯,万维刚直接在解读文章里说,内观冥想,可以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刚好最近在朗读 Leo Babauta的文章《the Incredible Progress of Daily Practice》,他说每天微小练习很有用。结合如何培养自己的的觉察能力,即正念,刚好可以从每天微练习冥想开始。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只要10分钟就好,大脑什么都不要想,只关注呼吸。
万维刚说他发现想法很多,很难做到只关注呼吸,我们肯定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但先不要过多期待,注意力从呼吸上跑走后再拉回来就好,每天持续做10分钟,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