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镇江南文化资源的主要诞育基因
(三)追踵儒学 阐拓礼义
《礼记•中庸》有云:“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至诚者,乃儒家的最高思想境界,化者,化育也,文化、教育是其具体内涵。《礼记•中庸》论述两者互为条件结果关系,且着一“惟”字,将“至诚”提高到文化创诞之无可撼动的唯一条件。确乎,数千年来,“至诚”早被视为中华道德的灵魂,儒家伦理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五常”元素“仁义礼智信”亦为“至诚”之德所统领,“(欲举)至圣之德,非至诚不能为。(《朱熹集注》)”一条清晰的逻辑线索勾画出一幅鲜明的江南文化衍生图:文化前贤们高举着“至诚”的道德大纛,占领了“仁义礼智信”的伦理高地,继而跋涉前行,探索构筑文化基厦的可行性区域,凭藉经年累月的不懈努力,文化气象终至宏富昌盛。关于这般推演的确切性例证,《黎里镇志》中不胜枚举。
苏州市文保单位、清代建筑周宫傅祠是规模颇具的江南祭祀文化建筑集群,“位于(古镇)庙桥弄东,前后六进,前三进是祭祀周元理专祠,后三进为周氏家祠,其中五六两进,清代又是周氏义学祭孔场所。”清代乾隆年间工部尚书周元理为官一生兢兢业业,劳苦功高,获得皇帝高度认可,祠堂至今保存相关实证:“(第三进祭祀)大厅东边有半副銮驾,据《周氏家乘》记载,乾隆母亲特赐周元理半副銮驾,确保他回乡一路平安。西边悬挂的簑衣、斗笠、草鞋和马车,那是周元理为官时,外出巡视、治水的简单装备。”后,因病乞休故里前,皇帝加封他太子少傅衔,称“宫傅公”,因而祀祠立名为周宫傅祠。皇帝谕祭碑文有称曰“鞠躬尽瘁,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勤,国家之盛典”,隆誉至盛。为臣“(上效圣君)忠则尽命”,为君“(下抚贤臣)爱育黎首”,当为儒学推崇的君臣关系至理范则,周宫傅祠正是为彰显如此儒学要旨而营筑,文化基因信息豁然。
周宫傅祠建筑文化的内核是儒家学说,文化组件的每一部分,都由浸润理学基因的细胞构成,这一点,作为中国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周敦颐的后嗣族脉,黎里周氏家族最有发言权,即周宫傅祠堪为不二佐证。“第四进是周氏家祠的宗祠楼,楼下正中供奉周家先祖周敦颐像。东墙上选择黎里周氏十位代表人物,为他们画像加生平简介,西墙上是周敦颐生平及《爱莲说》全文。楼上,以连环画形式,描绘周元理及其子孙20多个清正廉洁的小故事。”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曰:“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周氏历代多有“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领袖人物,其绝代功勋的辉耀卓立,莫不以“修身齐家”的寂寞为发轫阶段。
“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周氏家族将之落实于祠堂宅基。“第五、六两进是走马堂楼,原用来招待远道而来祭祖的周氏后裔及宾客食宿。后周家在此开办义学,招收贫家子弟就读。”此处祠堂,腊日书声琅琅;彼方义庄,灾年赈粮忙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儒学宗义,践履明德。追踵思源,周祠“学堂春秋两季举行祭孔仪式,晚清与民国,黎里民众祭孔仪式也到这里举行。”“周宫傅祠,一祭周元理,二祭周氏列祖列宗,三祭孔子,三祭合一,江南罕见,为江南祭祀文化留下重要的实物。”
文化资源孕育于儒家人文学说观念基因的明证,又如位于古镇中心街东西邱家弄的邱宅德芬堂,建筑群落“最为出彩的是第二进双厅,东厅德芬堂,西厅敬承堂”,堂名表达敬仰前彦和继绪先哲之虔愿,“德芬,喻祖上高洁的德行;敬承,后辈继承前辈清芬。与此相得益彰的是双厅前两个砖雕。德芬堂正对‘源宗渭水’,邱氏以自家属姜太公后裔而自傲;敬承堂正对‘文雅希范’,南北朝梁丘迟,字希范,凭一封《与陈伯之书》,招降陈伯之八千之众。为此,邱家自撰过两副对联:‘功名著渭水,遵崇武圣;姓氏立营丘,奋作英豪。’‘系出太公,一脉精神崇礼德;功齐夫子,两书纪传著春秋。’”德芬堂和敬承堂堪称邱氏的骄傲,也是古镇文化的骄傲!
“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彰扬儒家孝悌之道的文化实证是古镇东亭街陆家弄陆氏闻榍堂前的古建“怀橘清芬”砖刻门楼。“黎里陆氏是三国陆绩后裔。陆绩《三国志·吴书》”载有陆绩叩访袁术藏橘孝母的史料,从此,“‘陆绩橘’或‘陆氏橘’成为陆家孝敬父母的典故”流传至今,“怀橘清芬”砖刻门楼也成为民风素以孝道为重的标志性文化纪念碑坐落于古镇东栅。
【注】图片来自网络,联删。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