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约了一个医生面谈,从工作聊到家庭,再聊到与同事关系和领导关系,看到他的情绪变化,从轻松到愁眉不展,从惊讶到激动,再到陷入深思......
这位医生是一名老员工,对患者认真负责,热心钻研技术,在某一专科领域工作出色,是医护人员心中的好医生。临床上经常有疑难病例转诊到他手上处理,在病例讨论过程中会提供比较专业的意见。他为人简单、平和、低调,经常热心帮助同事,领导交办的工作大多数能够认真完成。
同时这位医生,也会有其他的一些特点,比如,有投诉纠纷的患者或者比较挑剔麻烦的患者,不敢分给这位医生,因为这位医生应付不来;和同事交流的时候,把人得罪了还不自知;时不时会在大家面前或者群里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令人误解;单位有什么新项目新举措,他经常会提出各种疑议和困难,推脱不愿执行......
这个员工对单位要求不多,对自己也没有太多要求,想着把自己手头工作做好,不给单位和领导惹麻烦就行。
这样的员工不算一个差员工,某种程度上还是一个令领导省心的好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事,或者,恰恰,你就是这样一类的人。
作为管理人员,我们或许把很多注意力放在优秀员工身上,帮助他们成为明星;抑或,把精力放在差员工身上,忙着替他们解决问题;而往往这一类员工,是最容易被领导忽略的一群人。
但是,他们真的就应该被忽略,或者,他们真的就没有进步空间了吗?
我倒是认为,这一类员工是我们应该投入精力帮助的员工。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个员工在职场中的成长,能否完成工作任务取决于两点,第一是否会做——工作能力,第二是否想做——工作意愿。工作能力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工作意愿包括动机、自信、承诺。根据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把员工大概会分成四类:
第一类员工,高意愿、低能力。员工的工作能力低,工作意愿高,是想做不会做的一群,比较多的体现在新员工或者是新岗位上的员工;
第二类员工,能力有所增长,但是意愿度反而下降。工作半年以上的员工,工作能力达到4、5分,新鲜期结束幻想破灭,工作意愿度减低,离职率升高。
第三类员工,工作能力较高,但是意愿有波动,不稳定。工作时间达到1年以上,工作能力明显提升达到8、9分,意愿度有波动,领导不在时会偷懒,对工作开始挑肥拣瘦,对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意愿度高,不感兴趣的工作就推脱,对不能胜任的工作就会打退堂鼓。
第四类员工,高意愿和高能力。这类员工是企业最欢迎的员工,自我驱动力强,只要领导给机会,就会有良好表现,属于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类型。
这四类员工的状态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波动的。第一类员工是在一年之后,可能会变成第二类员工的,并经历一个职场黑暗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员工顺利度过,能力继续提升,就很有可能变成第三类或者第四类员工,如果在这个时期,员工没有拿到自己满意的结果,工作意愿就会下降,产生挫败感,甚至会开始怀疑公司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再比如说第四类员工,如果他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他就很有可能退回到第三类员工......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员工是由能力和意愿构成的,当我们说这个员工很笨、不出活的时候,我们普遍认为的是这个员工的能力出了问题,而事实上员工干不了,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意愿没有被调动出来。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领导者要采取不同的领导风格和管理行为,帮助员工提升工作能力或者工作意愿。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团队之中,每个员工的能力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领导者对不同员工的领导方式,也应该有所差异。
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前面的这个员工,这类员工对自己有要求,能够在自己认知的领域,努力做到最好。他们认同企业的文化,在企业中有所贡献,基本适应岗位。对自己很挑剔,有时候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对新工作出现推脱现象,明显属于第三类员工。
这类员工需要的,是平易近人的良师或者是教练,要用支持方式来教练他们,帮助他们成为第四类员工。
和这位同事交谈时,我首先肯定了他的工作成绩和表现,认可他的技术和为人。聊到家庭关系和孩子教育时,我建议他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的能力。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孩子。一个家庭和企业一样,存在的问题,70%是由于沟通不当引起的,一个家长沟通能力越高,越能够引导家庭成员的行为,传递良好信息和情感表达,甚至起到激励作用。
这位同事工作能力即专业技能已经达到不错的状态,他要认清的是,他需要在沟通能力这方面的提升,有意识的去学习和训练自己。
沟通能力包括向下沟通,比如孩子、配合护士;包括同级沟通,比如爱人、同事;还包括上级沟通,比如父母、领导。沟通是一种能力,是可以被刻意训练出来,并且是能够精进、提高的能力。如果这位同事能够有意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和意愿,他现在所面临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我同时推荐了三本书《刻意练习》《非暴力沟通》《关键对话》,建议他阅读学习。
接下来,我会跟进和教练他在沟通能力方面的提高,同时提高他的工作意愿度,期望把他调整成第四类员工。
人才的管理,其实是管理一个人才的状态。一个合格的领导者,要懂得先观察、判断每个员工的状态,然后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运用一些方法,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意愿。
这,才是一个管理者真正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