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是保障衣食住行的生存基础,我清楚自己也是为碎银几两讨生活的群体。面对那些与我三观不合的同事,内心不免暗自吐槽,可一旦下班,我便选择释怀,不再与其纠结,准时归家。
办公室里所有人对下班时间的把控堪称严苛精准,时间一到,短短一分钟内,就只剩下门卫。此乃公司执行力最强的一件事。
儿子放学进门第一句便是:“我妈呢?”老公到家的第一句是:“你妈呢?”这是晚饭是不是在家享用的潜台词。
忙活半个多小时,那纤细的鸡丝均匀地铺在莹白的面条上,这碗面出锅刚刚好;黄瓜炒鸡蛋,翠绿的黄瓜片与金黄的鸡蛋相互映衬,清爽可口;凉拌白菜心粉条,脆生生的白菜心与爽滑的粉条拌在一起,淋上精心调制的酱汁,开胃又解腻;每人一个卤蛋,色泽棕褐,卤香四溢。这简单清淡却又用心准备的晚饭,儿子满意吃完,直说浑身暖和。
满心期待地问老公:“好吃吗?”老公两眼紧盯着电视,像是没听见。我心里的不满就有了,想着他大概是懒得回答那就算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不紧不慢地说道:“肉太少,吃汤面太寡淡,再加盘卤的猪头肉……”
要么不说,一说就是挑毛病,我顿时冒火忍不住道:“晚上吃太多没好处,你胖得都超重多少了,心里没点数吗?”老公却不紧不慢地回应道:“孩子正在长身体,补充营养有利于长高。”我满心的怨气一下子爆发出来:“怎么就不营养了?你看看这搭配,色香味俱全,我还计算了卡路里,哪一样不是精心准备的?你自己想吃就直说,少拿儿子当借口。”
我接着愤愤地说:“下班回来忙乎这一顿,不就为了让大家吃得舒心?对于做饭的人来说,光盘和你们嘴里的认可,才能让我更有付出的动力。这话教了你十年了,就想要你心悦诚服地说爱吃,你每次都要憋着劲。”
老公却一脸无所谓地说:“明知道我不说,你还问什么?”我气得牙痒,恨恨道:“我犯贱!”
看着老公那副模样,竟感觉和周总工那谢顶的狡猾样有几分相似,也不知是年龄大了变得懒惰,还是在体制内优越的工作环境惯出了这身臭毛病。都忘了自己没工作时的迷茫,如今又开始嘚瑟起来。
工作挣得就是“窝囊费”。上班被同龄人挤兑、被年轻人边缘化、面对说话含糊不清的老板,家本就是让双方获得心理慰藉、相互取暖的地方,可他对我的付出却视而不见,仿佛我的辛苦都是理所当然。实在是太招人讨厌了!
人性的特点往往就是欺软怕硬、欺善怕恶。我也常听邓斌抱怨他所在的检测公司的年轻人不搭理他,问工作上的事都不情不愿,回答简单到不超过就三个字。但就能自觉的合情合理的转嫁到家人身上,这就是“窝里横”。
想着缓和昨天吵嘴的事,周六一起床我主动给邓斌安排:把我换下来的床单、被套,孩子的校服、还有我们的要洗的衣物分类放入筐中,将纯棉床单、被套先放进洗衣机,开启智能模式就可以了。
我一边穿着鞋,一边接着说:“洗好的床单被套晾上后,把分好的衣物再放进去洗,全部都要洗完。你们不想在家吃就出去吃,早饭午饭都自行解决。车我开走了。”
来到车上,却发动不着,发现档没有归位,对于老公的粗心,我满心无奈。再一看,油箱也见底了,每次用这车子就没顺当过。赶紧先去加油!
父母住在惠远古城,这是乾隆皇帝钦赐的地名,真是庆幸自己生在这几百年的历史的城中。在那个吃饱都成问题的年代降生,自小就不被我妈待见,记事后满心就是渴望长大,能独立摆脱父母这个家。现在人到中年,父母的家、自己的家都是我的挂念也是生活的目标,情愿相互折磨,也不离不弃。
一到家就忙着给父母做饭,我妈就在一旁把上次我来之后的所有事唠叨个不停,多数都是我爸的各种不是,说的那些事就和我昨晚和邓斌争吵的内容差不多,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知道的就接句话,反正手里的活不能停。
父母生活了50多年,我妈的委屈还是这么多,对比一下邓斌那点讨厌也只是表面现象,算不上什么事了?吃完饭,给他们理发,这休息日比上班还累!
每次回去,父母会把他们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农家肥种的菜,给我包好带走。我也非常肯定他们的劳动:“我们最爱吃爷爷奶奶的农家菜。”这样父母就会非常满足。
一小时的路程到小区门口,远远就看到邓斌在象棋摊那围观着。我到家后,儿子在玩手游,洗衣机压根没动,被套床单被遗忘,其余两筐衣服原封不动在那等着。这时手机收到短信,两天前违章 400 元,又是停车位置不对,又是行车占道。本来已经要忘记昨天邓斌的缺点,这不得不开始絮叨。
老公进门就问:“吃什么饭,做红烧肉吗?”
“这一天我忙的都没有坐下,你这是让我洗衣服还是收拾房子、还是给你做红烧肉,你是有耳朵也是充耳不闻!”我冲着老公大声吼道。
老公似乎被我的怒火吓了一跳,愣了几秒后,嘟囔着说:“我这不是下去转了转,给忘了嘛”。
我继续:“那你今天就做“忘了”吃了。你和你儿子就把“忘了”穿在身上。要是公司考核,你说“忘了”就是找借口、不负责任,一顿臭骂都是轻的,这些工作是不是要扣分扣工资,看你再说“忘了”,从做老公这个岗位评估你觉得自己合格吗?
说着说着,我自己觉得好笑,我怎么把工作中的考核给用上了,王总的突发奇想还没写方案呢!一地鸡毛的日常,鸡零狗碎的生活,不能耽误我写绩效方案。
王总是跳跃性思维,这又提前安排新一年高额奖励设想,是他自己认为非常理想化的奖励,但我心里极不赞成这种虚头巴脑的奖励,我当面没有否定,只是说会尽力完成。
王总所说的这个设想简直就是“空中楼阁”。比如项目经理当年的年薪原本是 15 万,现在提到 30 万,让我去考核打分,然而他们的实际工资可以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上浮 10%。考核内容分为质量、安全、进度、成本、资料。通过考核再把钱扣下来,拿不上高工资是我扣分扣的。
王总这种“不说清楚”的风格我早已领教过,这可是关乎每个人的工资啊!这样的工资公布出去定会引发诸多劳资纠纷,员工只会听见王总说给的高额年薪,却没记住还要绩效考核打分,而且他们一听到考核这个词,就觉得是在发奖金。
这样的绩效考核制度看似提高了工资,实则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公平性。员工的工资理应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和贡献来确定,而不是基于一些模糊的标准和不确定的考核结果。作为领导者,应当更加注重员工的实际需求和利益,制定更为公正、透明和公平的考核制度,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否则,这样的做法不仅容易引发员工的不满和抱怨,还会严重影响整个团队的工作氛围和效率。
还有这方案存在的不实且不确定的工资总额,王总想用考核这个工具促使员工好好干,而把控这个工具的人就是我,这是让我当恶人呀!
我来来回回做了好几个方案,可怎么都无法说服自己,总觉得存在某些误导之处。还是先放放,等开春动工后再拿给王总看吧!
一年的机械算账再度开启。机械队李队长掌管着 30 多台机械,由于施工工序各异,所需机械也不尽相同。路基施工的机械基本由施工员在项目间协调调用,而路面的机械,除了安排公司项目的活儿,还要承接一些诸如路面养护、铺沥青之类现钱交易的活,主要以短平快为主,一年中施工时间有限,总计大小项目最多也就 20 来处。王总让员工集资购置的机械也是这些,年底算账后便将钱用于分红。
年底算账尤其能彰显李队的带兵能力,一个电话就能将驾驶员们集中起来,把会议室挤得满满当当。大家开始回忆这一年干的活儿,顺便记录台账,那场面好不热闹。
我称赞他的脑子犹如“电脑”,具备搜索和存储功能。他就特别得意,声称自己平日从不动笔写字,全凭好记性,要是谁说:“李队你记错了”,就是一顿机关枪的连损带骂、嘻嘻哈哈,一张汇总单两天都完不成。
机械的配件都由定点的五金店核算好送来,只需核对一下就行,倒也不复杂。会计们不愿给核对,反正要求他们必须算好。我来之后,李队便找我帮忙,每年算账时,他那滑稽的动作都令人觉得特别可笑,戴着老花镜,却常常找不到数字,只要有人多嘴提出一点疑问,他立马给定了性质:“我看你这勺货脑子就不清醒”“一看就不像好人”,这般咋咋呼呼的,半个多月也完成不了算。
每个企业中总有这样单纯无脑又没心没肺的开心果,成为同事们快乐的源泉。他们或许没有卓越的才能,或许行事作风略显粗糙,甚至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但正是他们的存在,为紧张忙碌的工作氛围注入了一丝轻松与欢快。让原本枯燥的职场生活多了几分色彩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