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真是一道无解的方程,说不上什么是标准答案。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各自的教育经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道理。
说起对女儿的教育,我觉得自己特别的失败,最近这种挫败感愈发强烈。至今都无法忘记那种初为人母的幸福感,就连当时生产的情况我都是历历在目,那种痛并幸福的感觉是一生值得回味的永恒。第一次当妈妈的我异常谨慎,晚上几乎都不敢合眼,生怕被子压到女儿,生怕小手露在外面冷着,生怕自己睡着了听不到女儿的呻吟,生怕错过了喂奶的时间……就这样,女儿一天天的长大,虽然辛苦,我也乐此不疲……由于工作原因,9个月时,女儿被迫隔在家里,由孩子的爷爷奶奶照顾。分别之后的我身轻心不闲,随时担心这,担心那,听到孩子感个小冒我都会莫名的紧张。每个周末才能和孩子团聚的我更是成为了宠女狂魔,恨不得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她。孩子的爷爷奶奶也是特别溺爱女儿,宝贝成了全家四个大人的聚焦点,我也是默认这样的教育方式,想着现在的孩子就应该得到最好的。孩子两岁半时,进入了托儿所学习,总体还算乖巧好学,老师都很喜欢,但中途也发生过几次小插曲。记得有一次,她哭着回来,问其原因,老师给她奖励了一个绿色的苹果贴纸,而她喜欢的是红色的。就因为一件小事没有得到满足,闹了几天,甚至开始不喜欢发贴纸的那个老师。还有一次,生病了几天,好了之后就不想去上学,爷爷说孩子小,看着怪可怜,要不再休息一天。我当时没有太在意事情的严重,后来才发现,只要不想去上学,女儿就说她这疼那疼。老人还心疼的要带去医院,当老师的我一眼就识破了她,细想,如果不是家长的一再退让和呵护,孩子的小计谋也不会得逞,我们太低估一个两岁多孩子的心理了。女儿已经开始学会给我们设套,比如:“妈妈,饼干热,芸芸不能吃,酸奶不热呀,我可以吃呢”“妈妈,我想看小主佩奇,伤眼睛,我只看一小集不 怕”“妈妈,睡睡午觉,是去游乐场吗?”她经常把自己的想法不自觉的融入对话。生了二宝之后,女儿醋意大发,一天,我对小宝说:“宝贝,妈妈最爱你了”,一旁的女儿哇的大哭起来。我意识到后安慰她说:“芸芸,你是老大,永远是妈妈心尖上的人物”,她似乎没有听懂,我又给她解释,以前妈妈最爱你,现在妈妈最爱你和妹妹,她才高高兴兴地去玩了。 入托之后,孩子已经有了输赢的意识,无论和我们玩什么游戏,她都要赢,就连简单的石头剪子布,她都是帮我们设计好出什么,她好顺其自然的获胜,完了还附上一句“我给厉害”,一直觉得她就是个孩子,我们也总喜欢说我家芸芸最厉害了,殊不知她已经三岁多了,这种虚荣心已经被大人无知的建立起来。孩子爷爷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家芸芸最能干了,慢慢的,女儿也认为她是最能干的,经不起任何的挫折,零抗压。那天,女儿和同事的女儿在一起玩耍,两个差不多大的小朋友相约比赛跑步,女儿跑得相对较慢。她抱起手,哼了一声,说自己生气了,接下来就大哭起来,后来那个小朋友让她赢了一次,女儿才高兴起来。小小的一件事已经折射出我们家庭教育是有问题的,很多时候都是大人的过分呵护和溺爱,让孩子的虚荣心膨胀,抗压力直降。我开始反思,要怎样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女儿是一个很有情商的孩子,有段时间我总是咳嗽,就喜欢煮冰糖雪梨,她都是看在眼里的,那天老公在给她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女儿突然打断爸爸,说妈妈最爱吃梨了,我们去超市给妈妈买些。逛家具店的时候,我很喜欢懒人吊椅,但是老公闲占地不让买,从那以后,女儿每次看到那种吊椅都会说:“妈妈,爸爸小气,不给你买,长大我给你买”。女儿记得我的很多喜好,比如我喜欢红色的车子,我爱吃烧烤,我喜欢看稀逗粉,这些都是她从生活中自己发觉的。公公婆婆总喜欢争吵,女儿每次都说:“你们为什么一天的吵架?我爸爸妈妈都还不吵呢,我喜欢他们”,说完,他们也不好意思再争执了。女儿开口比较慢,快两岁时才能说完整的句子,但是后来进步很大,可以说突飞猛进,不到三岁时就已经会背很多首诗,会唱很多歌谣。她很好学,每天都围着我问东问西,一天要听好多故事,我却很不耐烦。特别是生了二宝之后,每次女儿问问题时,我都是随便就搪塞过去了,甚至还会嫌烦呵斥她。现在想想自己的教育真是存在很大的问题。好在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毕竟女儿才三岁半,补救的机会还很多。好好思考,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妈妈才是我当下该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