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这是曾子的话。
“慎终”。“慎”,是谨慎、慎重。
“终”,是指家人去世。
张居正讲解说:人伦以家庭亲人为重,父母在世时,或许还能尽孝,但若父母去世,“子欲养而亲不待”
而有的人就认为亲人已经去世了,无论做什么也意义不大,这就是人心之薄情,不厚重。
中国人强调养老送终,若只是养老,而不送终,仍是薄情之人。父母必希望你送他一程,葬礼代表了人一生所得到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和承认,不一定风光大葬,但必有真情缅怀,依依相送。
葬礼的尊严和感情,也是对子弟的教育和熏陶,传承家族精神。所以对亲人的葬礼一定要慎重。
“追远”。“追”,是追思。“远”,是去世已久的亲人,或远代的祖先。
亲人刚刚去世的时候,我们还能思念。去世的时间长了,悲痛之心淡了,每年的祭祀之礼难免马虎,不能尽心尽意。
对远代的祖先,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等等,更不能去扫墓祭祀了。
儒家非常重视丧祭之礼,他们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认为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只要做到忠与孝,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他没有提到过人死之后是否有灵魂存在的问题,而是通过祭祀亡灵,来实行教化,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
古代是农业社会,一家人所居之地,必有一个当初带家人来开荒耕田,开基创业的始祖。
他把大家带到这里,从无到有,开枝散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来自于一辈辈祖先的付出和积累,我们必要传承这一精神,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家园。
饮水思源莫忘本,知恩图报代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