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早上起的很早,举家千里去江南寻找春天。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我觉得有道理,所以带上父母一起远游。
今晚冬奥开幕。早上一睁眼,女足很给力:两度落后绝对反击最终上演了精彩翻盘。我本来不想想起和提及中国男足,但没有办法,女足表现的太好了,让我不得不那壶不开提那壶。我一个好朋友说:取消中国男足这个项目吧,中国人不需要这项运动。好多人给中国男足开药方,归化这剂猛药搞垮了身体也让斗志消失。个人觉得:孩子们啥时候有踢球的地方和时间了,啥时候有野孩子少年球星出现了,足球估计就真有希望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嘛。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应该不是让娃娃们去游戏厅里抓娃娃。
今天晚上冬奥会开幕,北京成了"双奥"城市,首都的功能又多了N项。这几天全国的滑雪场十分火爆,希望冰雪运动在盛会之后不要陷入运动式、断崖式的冷清。孩子参加了"冰雪奇缘"冬令营学双板滑雪,在人造雪的场地上按教练的模式操练。怀念小时候,我们玩雪有N种玩法,雪仗、雪人是初级的,雪里洗衣、雪造响蛋估计现在很多孩子听都没听过:雪里洗衣好理解,冬天的厚外套脏了,去厚厚的雪地里滚上几遭,晶莹的雪粒会将衣服上的尘土吸附的干干净净。雪蛋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估计可以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用雪将一个小石头包起来形成一个雪团,然后不断在雪团上面撒特细的粘土,渐化的雪团上形成了一层裹在雪团上的泥壳,随着雪的融化,不断在上面撒土,泥壳越来越厚,最终晒干后摇起来咕咕作响的响蛋就做成了。
谁说贫穷会限制想象力?我总觉得我们小时候比孩子的孩子有创意多了。现在的孩子买玩具玩,好多游戏的规则都是别人定好了,而我们那时自己研发并制造玩具,游戏规则大家商议既不逐新趋异又不墨守成规。那时的冰上运动主要是陀螺。玩陀螺都会,但你会做陀螺吗?最简单的是砖头陀,捡一块大小和形装和纸杯差不多的砖头,在粗糙的水泥地上反复磨,磨成陀螺的形状就ok了。赶上家里有木匠干活,就可以做一个木陀螺了:锯好刨光,陀螺尖部镶一个自行车轴承里的钢珠,到了冰面,来一鞭子,回家拿个馍馍回来陀螺还在转。还有一种炭棒陀螺,需去火车站捡那种杯子粗的电池,捡到后取出炭棒小心用磨刀石去磨,磨好后的陀螺乌黑发亮堪称陀螺中可遇而不可求的极品。
如今的冬奥项目大部分是年轻人炫酷的舞台,如高台滑雪、U型回旋、抓板翻腾、冰上芭蕾。我们小时候的冰雪运动不重表演,重在自我体验、品味与感受。体验掉耳彻骨之冷、品味甘之若饴之雪、感受精疲力尽之累。而今的孩子们不太会玩,家长们需努力工作赚钱,赚了钱后找专业的教练教孩子们如何去玩。
不是说玩是孩子的天性吗?
所在的小区四百多亩,没有一块能让孩子们随时踢球的场地,方圆几里甚至几十里也没有。夏天没有一块洼地成为记忆中的池塘,当然也不可能让一块地蓄上水冻上冰让孩子们玩。当接地气的玩耍消失了之后,所谓高雅的东西真的有意思吗?
幸亏飞机快落地了,一打堆的码等着我去扫,欲说还休让回忆和牢骚跪安吧。立春时节,冬奥开幕,踏上旅程,生活继续。无论如何,为冬奥健儿加油!
下面视频上方有一个开启了"丑颜"功能的我给大家问好,本来想屏蔽的,结果屏蔽功能失灵弄成屏显了:健康生活、努力工作、奥运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