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笼旧梦

苏曼卿第一次见到秦砚时,是民国二十一年的上海。

那天她穿着法国定制的月白洋装,站在汇丰银行的旋转门前,手里的珍珠手袋攥得发紧。父亲让她来签一份信托文件,却没说会遇上这样一个人——他穿着熨帖的深灰西装,袖口露出半块百达翡丽,正低头跟经理说话,侧脸的线条像工笔描摹的画。

“苏小姐?”他先抬眼,声音是温润的玉石相击,“我是秦砚,负责苏宅的园林修缮。”

后来曼卿才知道,秦砚不是普通的建筑师。他留过洋,懂希腊柱式,也能在太湖石上凿出流云纹。父亲说秦家是“新贵”,家底薄,可曼卿看他站在自家花园里,指点工匠铺青石板时,眼里的光比前厅的水晶灯还亮。

他们会在傍晚偷偷去霞飞路的咖啡馆。秦砚给她讲巴黎的塞纳河,曼卿就把父亲藏的雪茄偷偷带给他。有一次他送她一支银质钢笔,笔杆上刻着极小的“曼”字,她攥在手里,指尖都发烫。

变故来得比梅雨还急。民国二十六年,日军进了上海。父亲要带全家去香港,让她立刻断了和秦砚的联系。“秦家要跟日本人合作修军火库,”父亲把报纸拍在她面前,头条照片上,秦砚站在日军军官身边,笑得温和,“你再跟他缠在一起,苏家就完了!”

曼卿不信。她冒着炮火跑去找秦砚,却在他的办公室看见设计图——标注着“日军弹药库”的图纸上,他的签名遒劲有力。

“为什么?”她的声音发颤,手里的钢笔硌得掌心生疼。

秦砚转过身,眼底没了往日的光:“苏小姐,乱世里,不是所有人都能躲进金笼。”

她连夜跟着家人去了香港。临走前,她把那支钢笔扔进了黄浦江,银质笔身在浊浪里闪了一下,像颗碎掉的星。

五十年后,曼卿从美国回来,住进了重建的苏宅。整理旧物时,管家递来一个褪色的木盒,说是当年秦砚留下的。打开时,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弹药库图纸,角落用铅笔写着:“西侧承重墙已做手脚,遇火即塌。”

图纸下压着那支银质钢笔,笔杆上的“曼”字,被摩挲得发亮。

窗外的玉兰花落了一地,像极了那年上海初夏,她藏在袖口里的,没说出口的心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雪夜归人 第一章:第一场雪 林晚第一次听见风中的低语,是在她五岁那年的冬天。 那天,窗外飘着细密如针尖的雪,屋内炉...
    小黄蛙阅读 393评论 0 4
  • 民国九年秋,金陵城的雨下得黏腻。秦淮河畔的 “聚珍当” 当铺,朱漆门板被雨水浸得发暗,掌柜沈砚青正用软布擦着柜台后...
    句町丁阅读 503评论 0 6
  • 谨以此文,向在抗战中的英雄们致敬。 第一章 风雨欲来 1919年的夏天,上海租界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
    希望你幸福的风阅读 845评论 0 1
  •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 文责自负】 本文参与伯乐写作【永·恒】[https://www.jianshu.com...
    喜之悦之阅读 7,908评论 32 232
  • 《光荣与梦想》(威廉·曼彻斯特 著)是描述美国在1932-1972年之间的断代史,读这一套书就像拿着特写镜头去观察...
    最普通的青椒阅读 3,964评论 3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