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首意为:保留先来的孟阳书画价值倍增,人们虽然珍藏欣赏却不知哪个最为珍贵,(我)告诉诸君,(最珍贵的)不是《緪云诗画》就是送别图。先生考证曰“孟阳画扇上舟中之人牧斋皆以僧目之”,“第二首中‘送僧’之‘僧’乃牧斋自谓之辞,盖牧斋于明亡以后即以空门自许,必作如是解,然后知第二首中‘不是絚云即送僧’之意,乃谓松圆遗墨之最有价值者实为有关河东君及本人之作品。观第二首原注,则又知孟阳当日为河东君画像并自书《絚云诗》于扇上以赠河东君,河东君尚藏此扇,而牧斋犹见及之也”。如是可知,吴巽之持孟阳画扇,内容为河边送别,即孟阳送别牧斋也。
第三四首诗,似乎诗描写画扇之内容:第三首,芦苇交错,舟灯暗淡,风景好像是西兴(渡口名。在浙江省萧山市西北。本名固陵﹐相传春秋时越范蠡于此筑城。六朝时为西陵戍,五代吴越改名'西兴'?),(这个程孟阳啊),在水云之处,(就是)爱画披着袈裟的僧人。最后两句,完全是老人回忆过去,对旧友不自觉地评价,这个评价,恰恰是旧友的习惯或是风格,这种思念,正是真正的思念也。第四首接着描写画面:画中人物,衣服与水文相连,远处的孤烟河芦苇旁边的雨丝,纷纷而下。更远处的皴染没有多少,只是画了几片西兴渡口的云彩。
五六首又是回忆孟阳之作画也。第五首,是回忆孟阳在嘉定卜居垫巾楼。先生评曰“伍首云‘细雨西楼垫角巾’者,孟阳流寓嘉定时居汪无际垫巾楼,前已论及,吴巽之索题之扇不知何时所画,至于《絚云诗扇》,虽亦非孟阳居此楼时所作,但‘西楼’二字当从晏小山《蝶恋花 别恨》词‘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而来。晏氏之词本绮怀之作,亦正与《絚云诗》情事相类,可以借用也“。细雨之中,篆香与鬓发皆无尘土(那时候的孟阳如同神仙啊?)现在看画里的人,想起他做画,那是如同陶潜一样的隐居之人啊?第六首意为:如今落叶萧萧,(孟阳)之墨迹如新,手摩挲此话,与(吴巽之)谈话,不觉泪水沾巾,二十年前也是夜月秋灯,不能不回忆作画之人也。
七八首接第六首之后两句,继续回忆二人诀别之情形;(那时候)河鸥轻巧舟橹轻柔,江暮笼烟,在船上三人抵脚共眠。现在啊,只是缺少了站在江岸上挥扇之人,长巾飘飘指点着江中的旅船。第八首就是感喟彼时之诀别了:在春水桐江之诀别,意欲迟迟,终于孤舟还是摇走了。我在船尾托着脸庞看,似乎还是孟阳在江边摇手告别的样子。
九十两首是回到给孟阳遗迹作题词之事上来:握着历尽劫灰犹存的画扇,郑重其事的题词,这个郑重是不常见的。(虽然郑重其事,还是)应该站在严子陵台上,对着东海秋风大哭一场。先生曰“第九首中‘东海扬尘’‘西台恸哭’,亡国遗民之语,不忍卒读。子陵钓台复是当日钱程二人经过之地也”。第十首接大哭之意,言;哭二十年之孟阳朋友群,如今生死分别也。先生评曰“第十首云‘秋风廿载哭离群’者,钱程二人自崇祯十四年辛已暮春别后,至顺治十五年戊戌新秋吴巽之持扇索题时,将近廿年矣”。有情的友人还怀揣(这个扇子),每每拿出来感到《停(絚?)云诗》也。对末句,先生笺曰“此首末句‘每移秋扇感停云’,即此全十首之结语。《停云》固用陶诗旧题,又是松圆为河东君所赋之诗题,今此‘云’则停留于家中相与偕老而不离,于河东君则为‘乐莫乐兮新相知’,此旧新悲乐异同之枢缗实在《絚云》一诗,故述牧斋一生生活之转捩点,不可不注意此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