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再来?”
10年前,我们或许觉得这是矫情的问答;10年后,我们却发现这是这现实的生活。当我们在迷茫的生活中浮沉,面对着生活的重重压力;当我们在困顿的局面下挣扎,无法找到前进的出口。我们是否还能够有勇气来继续我们的人生呢?
人生,终归是因为不确定性,才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如果提前了解了世界很美好,好到让你忘乎所以,你来?
如果提前了解了世道很艰难,难到让你生不如死,你不来?
四代热血青年的故事,向年轻的我们揭示着一个共性的问题:
世界很美好,世道很艰难,来了,敢不敢做你自己?
不同时期清华园里的莘莘学子,四位年轻人的故事构建了起了电影的主线。从1924到2012里,1924年是抉择发展的方向,1942年是面对家国的得失,1962年是纯真爱情考验的真情,2012年是人生内心的安乐,每一段故事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对“无问西东”这一清华命题做出诠释。
据说,”无问西东”四字来自清华大学的校歌“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指的是美好的德行和与人有益的言辞是青春飞扬的根基,有了这两点,青春才有环顾四周,舍我其谁的豪气和资本。
生活习惯的改变,带来了生活状态的不同。一段时间,似混沌之境,没有光亮可以进入,游离的精神,总感觉有着不清晰的感觉。直到遇见一部电影《无问西东》,似乎找回了过往那种真实的感觉。
01、1924年:只问真实,无问西东
大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曾会遇到令人困惑的问题。天之骄子吴岭澜在精英辈出的清华大学意气风发。对于他来说,却有着学业上的困惑。语文、外语优异的他,却面临着物理等理工科的不及格。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问到“当初为什么不选择文科”、“求学的目的是什么”。他却回答“因为最好的学生都是学实科”、“这个时代就是读书、学习......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但梅校长却告诉他忽略了“真实”。
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中,有一种麻木的踏实,却丧失了真实。当我们听到梅校长说道“真实”的时候。似乎也要问到什么是“真实”。我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不要惶恐,也不要忘记真心和真性。
吴岭澜的迷失,抑或是我们很多人的迷失。盲从在社会、家长、身边人的诉求中,却从未想过自己要的真实。或许,我们能够过的很好,却终究不是真实的感觉。影片中的吴岭澜带着梅校长的话语,走过校园的街道、路过教师的窗口,看过练琴的学子......直到他看见泰戈尔来访清华大学所带来的演讲,他豁然开朗、找到了真实的自己。
最后的最后,他带着找到的“真实”成为了清华大学一名教授,在西南联大的教授生涯里,他把他当初所感受到的“真实”向年轻的学子传授。每个卓越的人都曾思索过人生的意义,这是必要地。但我们更要从中走出来,遇见真实的自己。
“世界于你而言毫无意义和目的,却又充满随心所欲的幻想,但又有谁知,也许就在这闷热令人疲倦的正午,那个陌生人,提着满篮奇妙的货物,路过你的门前,他响亮地叫卖着,你就会从朦胧的梦中惊醒,走出房门,迎接命运的安排。”
——泰戈尔
02、1942年:只问家国,无问西东
如今的我们,无疑是幸福的时代,无需为国家的存亡而颠沛流离。熟知历史的我们知道,因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为了躲避战乱,纷纷迁入大后方,成立西南联大大学。本该安心求学的学子们,却要无时无刻不担心着敌机的空袭。艰苦条件下的求学生涯,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
战乱时代,烽火连天。王力宏所饰演的富家子弟沈光耀,文武双全、学习成绩优异。他是家中很孝顺的独生子,被母亲管教得很严。当他看到空难后的伤亡,内心的国家大义再也抑制不住。一边是母亲的敦敦教诲,一边是满目疮痍的祖国。母亲严令禁止他参军的心愿最终还是落空。他投笔从戎成为了一名飞行员,刻骨训练的同时,还不忘省吃俭用的给失去父母的孩子空投去食物。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因为,是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啊!”
沈母的爱,让我们看到了母爱的伟大。沈母是对沈光耀的要求是对的 ,只是当家遇到了国,一切都变得不一样。最终,年轻的沈光耀为保家卫国献上了自己最绚烂的青春。影片故事结尾,沈光耀的同学去拜访沈母,完成任务后两位同窗准备告辞,这时沈母缓缓起身,走入里屋端出两碗她之前总是熬给儿子喝的莲子羹,忍着悲痛对报信的年轻人说——既然决定要走,那就喝完这一碗,润润喉,再上路。
随后,我们看到接着镜头缓缓拉远,我们看到挂在沈家大堂的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三代五将。就是这样一个无声的画面,为我们传递了太多的内容。沈家向来不是贪生怕死的家庭,正是因为战争的残酷,让沈家失去了很多亲人,所以沈母才坚决反对儿子当兵。与此同时,沈母更是深明大义的母亲,知道儿子最终还是为了国家大义而献身。所有所有的情绪,都酝酿在她为儿子准备的莲子银耳羹中。
03、1962年:只问深情,无问西东
狂热的年代,青春年华似乎让人难以述说。王敏佳(章子怡饰)、陈鹏(黄晓明饰)、李想(铁政饰)是三个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陈鹏在清华攻读核物理,而敏佳和李想则在同一家医院工作。
年轻气盛的三个人怀揣着懵懂的情怀朝夕相处,却又从未直言过。纯真的感情,让人看着无比的羡慕。当发现曾经的老师被师母殴打,敏佳和李想临摹着老师的字迹给师母写警告信。如果,他们能够预料到后面的悲惨经历,或许就不会这样“打抱不平”。一封警告信,最终改写了三个人的命运。
收到警告信后的师母气愤不已,却在信纸上的标点符号发现端倪,确认了嫌疑对象敏佳。师母前往敏佳医院告发她,并宣称敏佳勾引她丈夫。面临着众人的责问,同时参与的李想为了支援边区的名额而未能够站出来。心系着李想的敏佳内心是无助地,却决然的承认是自己的行为。为此,她独自承担着指责的敏佳遭受着组织的调查。后面的后面,调查查出她还有亲戚在台湾、为了虚荣心谎称小时候和领袖合影过......这一切一切的叠加,让敏佳陷入众矢之的,并在随后遭到无情的批判。
影片中用李想支教动员大会分享和敏佳被批判进行了强烈的对比,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那个狂热年代人们的疯狂和狂躁。被众人殴打致毁容的敏佳独自被丢在雨水里,直到赶回来的陈鹏的到来。山上为敏佳挖坟的过程中,被雨水冲刷的敏佳却缓过气息来。最后,敏佳跟随者陈鹏住到了他小时候所待的地方,他却为了祖国的核事业远赴大漠,奉献着无悔的青春。
过去陈鹏不敢正视对敏佳的感情,如今当所有人都抛弃敏佳的时候,他却义无反顾的站到她身边。为她守护着最后的港湾,无怨无悔的深爱着以前现在乃至未来的敏佳。完成使命的陈鹏回来找敏佳却看到了破败的村落。又一次遭受到“革命风暴”侵袭的敏佳这一次勇敢的踏上了找寻陈鹏的道路。
“我会跟你一起往下掉,不管你掉的有多深,我都会在下面给你托着。我什么都不怕,就怕你掉的时候把我推开。”
04、2012年:只问初心,无问西东
清华大学毕业生张果果,年轻有为,身居高位。在快节奏的广告圈,每天西装革履,洽谈着一笔笔大项目。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有着莫名的忧伤。为了金钱名利而左右逢源,为了权势地位而笑脸迎人。年纪轻轻的张果果可谓是人们心目中的“成功者”。可影片中的他似乎并不快乐,却又无时无刻不在奔波着。
当面对公司上层领导间的派系争斗,夹缝中的他无疑成了最后的牺牲品。哪怕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却也不能随心而来。因为他的上面还有他的领导。职场上的尔虞我诈,生活上的费心忧心。这样的场景,似乎似曾相识,我们似乎都在张果果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影片开篇,张果果和四胞胎家人的对话,让人看到了身在商业圈的他所拥有的冷静和干练。起初,源于公司商业推广的需要找到了四胞胎。但却因为职场的尔虞我诈而被迫离开公司,但对于张果果来说,似乎是放不下四胞胎家庭。几番挣扎后,在身边人口中“做慈善成了负担”的言论里,他一度选择逃避和退缩。躲避和四胞胎家庭见面,怕又有更多的“麻烦”。哪知道,他们只是想给他送上四胞胎们的“胎毛笔”。最后,他还是选择了遵从内心的选择,对四胞胎家庭负责到底。给四胞胎家庭租房子、为他们找工作......
做到这一切,似乎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影片中,许久没有回家的张果果,在看到母亲因为多年的老店掺假销售饺子馅而不平时,他直接提出全家外出就餐,并特意把掺假的东西倒入垃圾桶。母亲一脸不快的对他说:“现在人心这样坏,你一个人在外工作,可要小心呐!”
现实中,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和张果果一样,不会有太多巨大的抉择面临。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一个小小的选择,是救助身边的困难群众,是选择职场逆来顺受,是走出体制活出自己......
这世上很多人来,却未真实活过。
人生中,无处不面临着“两难”的境遇让人“为难”。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总需要选择。带着面具,尔虞我诈,纸醉金迷的混沌中,更需要能够看清虚伪,找回真实的自己。
每个选择的背后,都会有身边人的“羁绊”,是亲人、是父母、是领导、是同事、是朋友......而我们却忽视了内心的“自己”。择业、婚嫁、工作、生活,似乎都有选择,但真正的选择在自己,而不是身边的“人”。我们都可以真正的做自己,而不被任何定义所“束缚”。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小宇
喜欢音乐,热爱文字;玩转PPT,舞弄运营;台上讲课,台下主播。看书写作,品位生活。这就是我,一个80后,不一样的色彩!很高兴,遇见您。愿我们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很高兴遇见“您”
原创记录生活,岁月寂寞有声。
梦想照亮前方,声音温暖空间。
@1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