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动”激趣,让空间观念落地生根——在雨花台区春小、春幼幼小衔接数学教研活动上的点评

赵贵龙

一、主题解读

“动”字在此次教研活动语境下,涵盖显性活动(如游戏、操作)与隐性活动(如内心思考、思维运作)双重含义。而空间观念作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对物体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距离等的直观感知,是学生对物体空间特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

数学作为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从今天展示的三节课来看,都体现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在活动中探寻路径、在练习中发展思维的教学理念。

幼小衔接方面,可从三个方向探讨衔接点和开发衔接课程:一是在经验上衔接,探讨关键经验与核心素养的关联;二是在方式上衔接,探索“玩中学”与“学中玩”的融通;三是在思维上的衔接,把“感知、经验、思考”与“观察、思考、表达”对接,整合。

二、亮点呈现

1. 春幼张老师《图到的二等分》:一是创设情境,引出真实问题,为“动”提出任务;二是演示规则,介绍游戏方法,为“动”创造条件;三是分组游戏,分享活动成果,为形成空间观念积累经验;四是反思提升,小结评价游戏,为儿童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2. 春小夏榕老师《图形的初步认识》:一是设疑激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二是主动探究,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图形特征;三是深入思考,学生在分层练习中发展空间观念。

3. 春小罗燕老师《图形的完全一样》:一是动手贴,利用知识经验感悟图形的完全一样;二是动手做,利用描剪活动,加深理解全等图形;三是动脑想,利用多样练习发展空间思维。

三、创新与优化

1. 幼儿课创新:一大活动可拆分为二小活动,使思维要求能够有序提高,为研讨幼小活动设计对接提供新思路。

2. 小学课优化方向:在“放手”“评价”以及语言精炼等方面还可以进一步优化,以更好地研究教学方式的衔接,提升教学效果。

总之,此次教研活动中的三节课例为幼小科学衔接数学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创新思路,通过以“动”激趣,有望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得以落地生根,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