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 旗
在生活中讲究节俭,原本是咱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但是,如果把生活节俭的行为,演化成抠抠嗖嗖过日子的常态,那就是一种变态的活法了。
请看,有人所做的点点滴滴的“节俭”行为吧:
为了节省一点点的电费,傍晚天黑了不开灯,实在看不清楚屋里东西后才打开灯;早上起来也不开灯,摸着黑去做早饭。
为了节省一点点的买牙膏钱,经常三天才刷一次牙;为了节省一点点的水费,在卫生间摆上一溜的小盆,把洗衣水、洗脸水、淘米洗菜水、刷碗水、刷牙水储存在盆里,用来冲马桶……
不要以为我是在闲的无聊而编故事,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人,而且是一个大男人。
他,就是我的一位亲戚,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和老伴都有退休金,住着动迁后购置的新楼房,有一个女儿嫁在外省,根本不需要他们资助。
可是,既然家里的生活无忧无虑,这个男人却矢志不渝地坚持过着“节俭持家”的生活。他的老婆也被他同化了。
自从退休后,他一直没有闲着,到处找活打工挣钱。一开始,他在农贸菜市场干着卸车的活儿。晚上下班时,背着一大兜子有些破损的各样蔬菜回家。这么一来,家里一年到头几乎不用买菜了。
他常年不买衣服和鞋,穿的都是捡别人淘汰下来的。这些年,他收集的旧衣旧鞋,就有装满了十多个编织袋。因为家住楼房没地方存放,只能放在他父母住过的老房子那里,想穿的时候再去挑选。有一点需要澄清,那些所谓的旧衣旧鞋,是没有破损的,差不多都是八成新左右,主要是现在几乎很少有人把衣服和鞋子给穿坏的。
现如今,人们在淘汰旧衣物时,经常往小区的垃圾箱一扔了事。这就为许多老年人供提了“旧物利用”的方便。顺便说说,有许多整天围着垃圾箱转的老年人。那些上了年纪的“转星”们,多数是不和子女住一起的,他们并不缺人钱花,几乎都开着退休金。也许是“无所事事”的原因,他们就开始对别人丢弃的旧衣旧物情有独钟。除了捡拾垃圾箱里的纸壳箱和塑料瓶之外(卖废品换钱),还专门捡别人丢掉的破旧家具等,明明知道卖不了的,却捡回家中“收藏”,屋里搁不下了,就堆积在楼道旮旯里。每次物业提前通知,让业主们处理楼道的堆积物时,这些旧物的老主人,就抢在物业的清理行动之前,把那些旧杂物活动先倒动屋里。等物业工作人员清理过后,他们再把那些旧杂物倒动出来。这种“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运动战”,每年都要开展两三次。实在让人搞不明白的是,这些老年人舍不得扔旧杂物,也不知到底是图个啥?
后来,我知道了那位已经退休的男亲戚,他为啥能有这种“恋旧情结”,大概是从他父母亲那里继承过来的。据知情人讲,他的父母亲活着的时候,就是非常“讲究节俭”生活的。他们家在九几年刚买回电冰箱时,他父亲就质疑的问:为什么这电冰箱要长期插电源?不久,家人就发现了他父亲有了一个怪异的行为,就是半夜里悄悄的起来,去拔掉电冰箱的电源插头,天亮时,再悄悄的起来把电冰箱的电源插头插上。
另外,他父亲经常把邻居们扔掉旧碗筷旧水杯等物捡回来,他母亲则把这些旧碗筷旧水杯洗巴洗巴,然后直接放进碗柜里,给家人接着使用……
至于更多琐碎的“旧物利用”之举,我这里就不再一一详述了 。
看来,“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很有道理。我的那位男亲戚所具备的“节俭风格”,是与其父母的“言传身教”脱不了干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