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吵架,大家很自然地把它与「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常常避而远之。
但其实,认真感受一下就会发现,「负面情绪」和快乐、幸福这些「正面情绪」一样,是我们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自发产生的,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存在。
「负面情绪」的到来,并不受人主观意识控制,等你意识到有情绪,它已经发生了。
当愤怒产生,我们不应该压制情绪,而应该让它顺畅地流动。
每当我心里不痛快想发火,朋友说:不要生气,我就变得更生气了。
因为,「不要生气」像是在责备,意思是如果我生气,就是我的不对。
遇到让人气愤的事已经够郁闷了,还不允许发泄,更加让人窝火。
我们不应该否定「负面情绪」,而应该接纳它。
01.
2020年春晚小品《婆婆妈妈》演了一个婆媳二人因家务锁事意见不统一,借机会畅快淋漓地大吵了一架的故事。
二人内心的郁闷痛快地发泄了一番,吵完之后,关系似乎变得更融洽了。
用她二人的话说,这架是吵对了呗。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有这样的体会,当和家人或朋友、同事大吵一顿之后,又重归于好,双方的关系比之前更好了。
这样看来,吵架有一定积极意义。
- 吵架是一种发泄方式。
俗话说,小打小闹是生活的调味剂。
人有时免不了生气、发火,通过吵架,可以排解内心的不快情绪,吵完架之后,心情变得舒畅。
正像小品最后,婆婆在按儿媳意愿安装的暗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拆」字后,大呼:舒服,吵架结束。
《如何正确吵架》这本书中作者提到,
婚恋研究证明,在交往初期有过真实、愤怒的争吵的伴侣,后来往往会更加幸福。
社会心理学研究者发现,「愤怒而诚实的沟通带来的短暂不适感」反而有益于感情的长期稳定。
美国心理治疗师托马斯·摩尔曾说过:愤怒,给予你力量和动力,让你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具有创意,每一分钟都能表现出你自己的风采。
如果一个人从来不表达愤怒,并不说明他从来不生气,而是他的怒气被压制,当愤怒积累到一定程度,他便会来一次前所未有,破坏性极大的大爆发。
当情绪来了,总是需要找一个出口使其流动。
不能向外攻击,情绪并不会消失,它要么被压制,进入潜意识,悄无声息地影响你的判断;要么向内,攻击自身,使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 吵架,是彼此了解的好时机。
有时我们不善表达自己,但吵架给了我们说出内心真实想法的勇气。
如果能正确认识吵架这件事,它便是彼此了解的好时机。
心理导师武志红老师在书中提到过:好的愤怒,既能够保护你自己的空间,又能促进关系朝建设性的方向发展。
小品中,吵架的导火线虽然是请保姆这件事,但吵架过程中,婆婆和儿媳分别表达了彼此很多方面的不满。
婆婆不满儿媳衣服乱丢,花钱买名贵口红,房间装修暗门;
儿媳不满婆婆在客厅种葱种蒜,还施肥;
这些事情都是平时表面不说,憋在心里不爽。
通过吵架,婆媳二人把这些问题都摆在了明面上,向对方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底线,这样使问题简单化,沟通变得高效,十分有利于解决问题。
可以想象,后面婆媳二人都会对彼此有所包容,对自己的言行也会有所收敛——儿媳会把自己的物品收好,婆婆为葱蒜找更适合的地方,如阳台。
吵架本身不是问题,它是一种信号,表示关系中某些方面出了问题,这是吵架之后,双方需要反思的地方。
如果吵完架,双方可以反思吵架时暴露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那么关系就会更进一步。
- 吵架是一种有温度的相处模式。
虽然吵架不是最好的互动方式,但比起冷战和漠不关心,吵架要有温度得多。
吵架是一种有情味的互动,而冷漠则是置身事外,不闻不问。
有了问题,应该及时沟通,即使吵架,也比冷战要好得多。
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吵架,并不代表没矛盾,也许是把不满和意见憋在心里,忍着不说。
这样既对自身没有好处,也不利于增进双方关系。
就像小品中,婆媳二人其实早就彼此有意见,但为了在儿子面前维持一种和睦的局面,都忍着不说。
有意见不说,意见不会消失,它会时刻在你的头脑中挥之不去,占据大量时间和精力,让你总想着找对方的的茬儿。
儿子在时,一团和气,儿子不在时,婆婆就找儿媳事儿;儿媳给不爱吃鸡蛋的婆婆碗里夹鹌鹑蛋,表面上看是孝顺,事实上却让婆婆很不痛快。
如果大家把不满闷在心里,不说出来,即使短时间内维持一种和平相处的假象,时间久了,心也会越来越疏远,相处会变得越来越别扭。
很多误会都是不沟通或未沟通到位造成的。
另外,很多人有意见当面不交流,但是背后却总会抱怨,议论。
这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态度。
02.
虽然吵架有积极性的一面,但并不是鼓励大家多吵架,而是承认吵架中可以增进双方关系方面的意义。
增进或改善关系,需要发现吵架背后的真正原因。
《如何正确吵架》(作者朱迪斯 · 莱特、鲍勃 · 莱特)这本专门讲解亲密关系之间争吵的书,我认为其很多原则适用于多种互动关系。
作者认为,亲密关系中争吵的深层原因,是双方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书中给出的技巧之一是遵从本心,学会剖析争吵,找出藏在其中的需求。
人有各种各样的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这些需求中,很多需要和人互动才能得到,也就是说要在关系中完成。所以,需求的本质是建立良性滋养的关系。
所以吵架,一方面要了解双方哪方面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需知道吵架的目标是建立关系。
明确了这一点,就要采取行动,满足自己的需求。
需要做的不是避免争吵,而是要做真实的自己,同时,在争吵中多加入一些积极因素。
争吵的因素并非全是消极互动,它包含建设性互动与破坏性互动两部分。
戈特曼的研究显示,幸福的伴侣在出现分歧和争吵时,积极与消极互动的比例是5:1;
而在最终离异的夫妇中,这一比例为0.8:1,即小于1。
还有一些感情非常稳固的伴侣,即便是在争吵时,他们积极与消极互动的比例也能达到20:1。
这说明,要保持良性关系,每做出一个消极互动,需要至少5个积极互动才能抵消消极互动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了更加明确哪些行为是消极互动,哪些行为是积极互动,作者制作了一个互动量表:
图片来自《如何正确吵架》
在互动量表中,左边是消极互动,右边是积极互动,我们要做的就是减少左边的消极互动,增加右边的积极互动。
作者进而提出七个紧密互动的原则:
承担自己的责任,是这些规则的核心原则。
遵守这些规则,需要我们主观意识上做出努力,而不是任由消极的情绪主宰我们的头脑。
规则1:突出积极面
多做量表右侧的积极互动。
婚姻问题专家指出创造性互动的三个关键因素:易于接近、积极回应和情感投入。
也就是说在情感联系中,要做到开放、投入并能给予对方回应。
这里特别强调积极回应——「注意力投标」的重要性。
「注意力投标」的意思是,你让对方注意你,并反过来回应对方希望你注意的请求。
研究显示,最终离婚的伴侣对10次投标行为只会回应3次;
而对关系感到满意的伴侣中,回应的次数高达9次。
所以,能否增进关系,也要看你是否愿意积极回应对方。这一条在其他关系中同样适用。
或者,你可以有意识地关注甚至记录积极回应对方的次数。
规则2:弱化消极面
明确破坏关系的行为更细致的分类:
被动破坏性行——逃避;
错误互动——敷衍、虚假互动;
主动破坏性互动——批评、轻蔑、防御、退缩或拒绝互动。
一旦意识到出现这类行为,应立即喊停。
规则3:每一方最多对现状承担50%的责任
一个巴掌拍不响,主动坦诚自己有做的不对的地方。
规则4:双方都对获得幸福和满足感承担100%的责任
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要为自己的幸福做各种努力。
规则5:保持坦诚,承认事实
每当你的伴侣说出真相,就告诉ta,你承认ta说的是事实,哪怕你已经快气疯了,不想让对方感到满意。
重点是,给予对方肯定。
规则6: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非表达反对
问自己:争吵的目的是什么?
有意识地控制抱怨。
规则7: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
与人为善。
学习如何才能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的。
要让这种预设成为一种习惯,多寻找关系中的积极方面,而不要假设对方会为你除去所有消极的方面。
03.
除了明确正确吵架的原则外,我们还需要一些具体的做法去执行这些原则。
一个行之有效的做法是:写下来,对吵架进行觉察反思。
记录每一次吵架,冷静之后,对吵架进行复盘。
可以回想一下刚刚发生了什么?
是什么让你产生这么强烈的情绪反应?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动作。
你的感受是什么?
让你联想到什么(人或事)?
为了改善关系,可以做些什么?
……
关于写下来,写作导师师北宸老师在书中提到过「写作禅」的方法:
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痛苦、烦燥、顺畅、愉悦……但写完之后就会有一种畅快感。
「写作禅」可以忠实地记录你当下的所思所想,不仅能帮你厘清思路,而且事后可追溯、可检视,从而让你在讨论和交流时思路更清晰。
《让写作成为自我精进的武器》——师北宸
你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复盘,清脑公众号周岭老师发表过一篇觉察的文章,文中分享了他极简的复盘方式:
1、描述经过——以便日后回顾时能想起当时的场景;
2、分析原因——多问几个为什么直到有深度的启发;
3、改进措施——尽可能提炼出一个认知点或行动点。
周岭,公众号:清脑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以上都是我用过,并且觉得很有效的觉察反思的方法。
04.
之前,VV会很冲动地对北北动手,用他的话说,这叫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对他的观点嗤之以鼻。
每当这时,我就像一头母狮子🦁一样冲VV大吼大叫,拼命保护北北。
后来我发现,我这样做并不能有效地保护北北,相反却加深了VV对我和北北的敌意。
这样几次之后,我开始反思,VV为什么这么敌视北北?
冷静之后,我会把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在写的过程中,脑子里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涌现出来。
经过梳理分析,我发现,VV每次都是在我搞不定北北时,出手帮忙,但他的方式太过激烈,我和北北都有点无法承受。
VV自己也很委屈,因为明明是在帮我,我却不领情,反而针对他,这让他也很不爽,不理解。
后来我得出可能的解释:
VV小时候被粗鲁地对待,他认同了这种方式。
当我搞不定北北时,可能会激发他内心的某些负面感受,VV很多时候心里有气,找不到出口,无法冲着我和其他成年家人发泄,只好发泄在比他弱小的北北身上。
了解这些之后,再遇到VV生气发火,我便不再对他吼,而是能够看见他的愤怒,觉得他像一头怪兽困在一个无形的枷锁之中,无法解脱。
我突然觉得深深地理解了他,并很能包容他的怒火了。
就像能容纳北北所有的情绪一样,VV的怒火我也能接得住了。
当他再次愤怒时,我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安慰他。
平时也会为他做些体贴的小事,在他下班回来,冲一杯热豆浆,削好水果端到正在打游戏的他眼前,盛好的汤放在正看电视的他面前,把吃完留下的果壳收走……
这样,关系真的改善了很多。
当我很能包容他,他感受得到,体验到善意,他能立刻反馈给我,变得很能听进我说的话,帮我做一些事。
另一个更直接的结果是,他和北北越来越多互动,越来越少冲突。
这是我最希望看到的事。
这是我自己觉知反思的一次体验。
把这个小体验分享给大家,是想说明写下来——觉察——反思很有效,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关系等各方面变得有深度,把我们从鸡毛蒜皮的琐事中解脱出来,并且不仅仅停留在抱怨的层面。
另外,也可以事后与当事人讨论吵架的原因等,这也是一种整理思路和觉察反思的方式。
总之,吵完架,事情并没有结束,吵完之后再和好,想办法使关系更进一步,才算有始有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