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完了你推荐的《撒哈拉的故事》
上周我花了五个小时在看书上,撒哈拉占了三小时十分钟。我没有想过如果是我生活在撒哈拉是什么样子,说白了我连想象都不愿意或者不敢想象吧。漫天的风沙,四年洗一次澡的女人,流血的骆驼和什么都包容的沙漠。
前年高晓松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前几天又听他说:拿诗和远方跟苟且斗,是永远斗不赢的,生活有一万种苟且,每个人的诗和远方就只有那一种诗和远方。我心里有没有远方,我想有,只是我还看不清远方具体是哪个方向,是否我沉迷于苟且的生活,或者说,我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是在苟且。
我永远记得自己是向往草原和沙漠的,同样辽阔的大海并没有在我的心里,因为我觉得大海不真实,我想象过在草原的胡杨林里对着老树许愿,想象过贝加尔湖畔掬一捧清泉。对于大海我想过什么,望着它吧,就是这样。在三毛的撒哈拉里,我都读到了什么,文化对思想的限制,善良的因果,更多的是相信人性吧。相信一个人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而不去相信这个具体的人。
其实没想过,把时间这么具体的算下来过,以前读完一本书,是按天算的,现在有科技为我计时,三小时十分钟,就读完了,三毛人生中很重要的那几年,忽然觉得,有愧疚。只有大象才配拥有象牙,只有三毛才配拥有撒哈拉的故事。差不多是这个感受吧。
浮生六记的译文也看完了,耐着性子读了四分之一的文言,是很耐细呷的,可是不太适合这个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