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算是一个消费特别理智的人,尤其是看到令自己心动的东西。不过我也不属于乱花钱那一类,因为我逛街的次数非常少,一个月难得有一次。
我以前不敢乱花是因为没钱,现在不敢乱花钱仍然是因为没钱,而且,我妈从小就教育我,“天晴要防下雨”,要未雨绸缪。所以即便在刚工作工资很低的时候,我也会拿出一部分固定的钱存入银行。在理财这条道路上,我是菜鸟中的菜鸟。在看了《小狗钱钱》这本通俗易懂的理财入门书以后,我顿悟理财是一种能力,甚至可以说是人生中必备能力之一。我通常采取的方式还只是存钱和不定期借款给别人,收取一定的利息,或许这是最初级最笨的方法,但至少这为我积累了一点紧急备用的资金。
【我的消费习惯】
1、尽量不用信用卡。
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沦为“卡奴”。
我并没有办理过信用卡,家里唯一的一张信用卡是因为我和脑残叔要去欧洲旅行申请了一张,不过它大多时候都是在家里躺着。
我并不是说信用卡不好,而是我清楚自己的掌控力不够。网络上有很多人会写“信用卡攻略”,然而在我看来,很多“信用卡攻略”的最终结果只是让你多消费,看上去“捡便宜”的事,却不知不觉多买了很多并不需要的东西。信用卡用起来很便利,看上去有很多获利的方式,各种积分消费兑换产品。但问题是,那些东西真的是生活必需品吗?至少我从未看见有积分产品目录中出现大米。所以,在对自己掌控力还没有十足信心的时候,我不会肆意刷信用卡。
理财专家的观点是剪断信用卡,但我觉得也必要这么激进,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关联一个储蓄账户,每次消费信用卡的同时在储蓄账户上存入同样数额的钱,申请调低个人信用额度,比如调低到1000-2000元满足日常花销,超过这个额度的消费属于大额消费,那就尝试延迟享受,先积蓄存入信用卡后再考虑是否消费。
2、戒掉购物网站
我以前很爱逛淘宝,有时候一逛就是几个小时,但最后什么也没买。表面看我也没花钱,也没啥损失。但想想,我损耗的是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把这几个小时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结果会怎样呢?
以前,我总觉得时间有很多,我的人生才过去五分之一而已,现在,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我还有很多要去学习和了解的东西,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所以,我开始实行时间管理计划,每一天计划好要做的工作和要学习的知识,前一天写第二天的计划,并把当天的反省写下来。这样一来,我的时间被排得比较满,因此渐渐戒掉了在网络上游荡的时间,不去看不去想淘宝。除了每月在网上购买各种书籍之外,消费在100-200之间,衣食基本是掏现金在实体店购买。
网络消费就像一个无形的手,试图套牢每个人的购物欲望。我们在网络消费的时候,几乎看不见金钱的流向,往往只有在每年的“晒账单”活动中才会听见“我要剁手”的哀嚎声。我不希望自己也步入“来年剁手”的节奏,还是愿意将钱花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能够随时掌握自己的资金走向。
我相信,相较于实体店,网络上会有很多便宜的产品,但网络购物一旦上瘾,很容易偏离自己最初寻找“便宜差价”的原则, 而渐渐步入“反正便宜不如多买”的魔咒,渐渐放大消费欲望,也逐步放开了腰包。
3、理性对待网络消费打折战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双11”或者“双12”,再或者什么“圣诞狂欢”之类的网络消费打折战并不十分感兴趣,也很少心动。诸如此类所谓的折扣,无非是提价再降价。测试一下便可知,把平日想要买的物品放入收藏夹或购物车,等到了节假日看看价格,一对比就会知道各种猫腻。去年“双11”,我一开始也把几样看中的东西放入购物车,活动当天,我去京东上一搜,发现五折后的价格还没有京东平时的价格低,我便放弃了。对于日用消耗品,碰上折扣也可以考虑。
另外,追逐双十一是有成本的,而且还有潜在的风险。时间是成本的一种,精力是成本的一种,还有最关键的是,思维方式也是成本的一种。我宁愿去思考“如何能赚更多的钱”,也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如何能买到更便宜的东西”上。我宁愿去考虑“什么东西我不买也可以”,也不愿意去考虑“如果便宜的话买回来或许会有用”。
对于双十一的疯狂,我想说的是,不要让“价格低”这个诱惑使你忘记了“是否需要”这件事。
4、追求质量而非数量。
大家都知道,广州简直是购衣的天堂。我以前经常去步行街啊、商场啊买一堆打折、便宜的衣服,这类衣服往往穿了当季,第二年就不会再想穿。年纪越大,越来越重视衣服的质感,我的衣柜里有好多衣服,年限已久,最久的是08年买的,现在还很乐意穿,而且款式一点也不过时。
我有囤书的习惯,除此之外,很少很少有囤其它的念头。买衣服如果只是为了日常上下班,我会去ZARA或者H&M之类的大卖场自己搭配。如果真的需要购置比较贵的衣物,我可能会提前预存一笔钱,比如年关,我会奖赏自己一番,“割血”去欧时力买几件衣服。另外对于护肤品,我一般是有机会出去旅游的时候,去机场免税店或者当地买,有时也会拖朋友去香港买,但我很少找淘宝上的代购,因为无力承受未知的风险。
5、日常消费列清单。
在小城市,日常消费并不大。吃饭是在奶奶或者婆婆家,所以平时的伙食费也省了。水果、鸡蛋、面条类等日常食品,我奶奶和婆婆总是会提前买好。我们的主要消费是在平时去超市买日用品、零食,大头是旅游,养多肉。因为我也懒,所以不会为了买一样东西跑一趟超市,一般是过一段时间,把家里缺的或者即将缺的用品列一个清单,然后根据清单买。不是清单上的东西一律不买。
以前,我看到买牛奶赠杯子,买饼干赠收纳盒的活动,总是会心动买回家。但后来,我发现这些东西除了占家里的空间,还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所以现在看到,直接一闪而过,也没了念想。
对于“钱”的理解,我也没有太多的大彻大悟,单纯的明白自己的梦想,明白自己的需求,更明白当下自己需要做些什么,然后加以坚持和行动。
【关于我存钱的梦想】
如果忍不住想消费了,怎么办呢?那就想想自己当初存钱的梦想吧。
1、最终走上财富自由道路,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让孩子在更加优越的环境下成长,让父母在更加轻松愉快的生活下老去。
2、继续全球旅行的梦想,和脑残叔、带着家人一起去更多更远的地方, 接触各种文化,了解各种风土人情。
3、支持我未来的职业、学业重新规划之路。无论是重新更换职业跑道,还是选择出国深造,我需要这笔钱让我能够从容应对。
4、建立一个基金会,以公益的方式回馈社会。
5、拥有一家以“旅行”为主题的咖啡馆,和脑残叔一起经营。
6、在一线城市购买一套小公寓,当一回包租婆(视国家政策和当期房价而定)。
(暂时想到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