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有着“天下第一刹”之美誉的少林寺,一则“少林寺方丈释永信被查”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惊涛骇浪,话题迅速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引发全网热议。少林寺,这座承载着千年“禅武文化”的圣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心中“禅武合一”的精神符号,而释永信作为执掌少林三十余年的核心管理人物,此次深陷调查风波,无疑是他的所作所为让整个社会为之震惊。
一、从励志僧人到正议“CEO方丈”。
释永信,俗名刘应成,安徽人。16岁时,他还是个穷小子,怀揣着身上仅有的8毛钱买的干粮饼子,凭着自己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上山修行。1987年,行正长老圆寂,承师衣钵,释永信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务。34岁那年,诚领师傅的最终嘱托,他肩负起振兴少林寺的重任,正式成为少林寺第30代方丈。在他接手时,少林寺破败不堪,然而他凭借着非凡的毅力与卓越的商业头脑,从此开启了少林寺的“逆袭”之路。
他上任后,主张“佛教要与时俱进”,推进少林寺的现代化管理与品牌运营:迅速成立了文化公司,与影视、演出、旅游、体育界人士也保持广泛合作;同时开启“功夫外交”,并与境外资本接触,少林寺在60多个国家设立少林功夫分支机构;并注册了“少林”商标,开创寺庙品牌化运营管理的先河;在他的带领下,嵩山少林寺从一个深山寺庙,一跃变成拥有上亿元年收入、遍布全球的宗教文化品牌,释永信也被称为 “最懂市场运作的和尚”。媒体称其为“CEO方丈”,也有人戏称他为“和尚中的马云”。
释永信也因此顶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全国人大代表的光环,频频出访,甚至登上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讲台,从青灯古佛的僧人摇身一变成为备受瞩目的“CEO方丈”。然而,随着少林寺商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争议也如影随形。质疑声指责他将清净佛门变成喧嚣商场,让少林寺染上了“铜臭”味。
据媒体统计,释永信执掌下的少林寺产业横跨旅游、地产、影视、文化输出、武术培训等诸多领域,其背后的公司数量超过30家,年营业额数十亿元。光2022年少林寺就豪掷4.52亿进军房地产,其名下注册的706个商标覆盖从禅修用品到饲料等领域。
二、盘点此次风波的锚点和过往争议的逐步发酵的过程。
释永信自1999年任方丈,推动少林寺商业化,屡陷财务、私生活等争议。早在2015年释永信就曾被弟子实名举报,网帖显示,举报人说释永信有2个户籍和2个身份证,指控他侵占寺产,并分别列出其身份证号。此外还称,释永信有情妇,并与其他女子也通奸。少林寺官方网站也曾发布报案材料,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对造谣者依法进行查处”。然而就在被弟子举报126天后,官方也通报了此事。当时弟子举报释永信和两女子分别生育了两个私生女,通报则称多项交叉证据查明“私生女举报”不实,其中一名涉事女方甚至都丧失了生育能力。后来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但民间对他的质疑和传闻却从未消散。而此次被查消息传出后,网友们纷纷翻出过往“豪车出行”“天价香烛”等争议旧闻,一时间舆论哗然。有人痛斥“佛门清净地成了名利场”,也有人呼吁 “等调查结果再定论”。
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有一家叫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有三个股东,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其法人股东,除此之外,还有两个自然人股东:一个是持股35% 的韩明君(认缴出资17.5万元)、另一个是持股为10%的钱大梁(认缴出资5万元)。该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为50万元,经营范围为“运动用品、文化用品、旅游用品、艺术品、日用品、武术用品的销售,企划咨询、文化艺术交流传播服务;现场制售饮料、餐饮服务......”该企业2022年转为停业状态,2013年的年度报告显示,负债总额高达459.43万元。
钱大梁目前为该公司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韩明君就是涉事女子之一,她原本是寺院中的僧尼,法名释延洁;韩明君及她和释永信所生女儿韩某恩(6岁)、还有释永信的另一私生女刘某亚(24岁)几个人的户籍,目前均挂在释永信母亲的户头下。而公司持续报亏损是否一直存在财务造假值得怀疑。这与当年其弟子实名举报释永信侵占少林寺寺产不谋而合。
新华社郑州7月27日电:7月27日,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情况通报: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目前正在接受多部门联合调查。有关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公布。从这一通报中的指控来看,释永信不仅触犯法律底线,更严重违背佛教“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的根本戒律,对广大佛教信众的信仰造成巨大心理、思想冲击,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三、释永信事件背后的几点思考。
1993年通过的《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对利用僧人身份招摇撞骗、为非作歹、败坏佛门、影响极坏者,经寺务会议决定,报上级佛教协会批准,开除僧籍,收缴其戒牒、度牒,并将户口转回原地。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从宗教信仰角度而言,佛教以慈悲、清净、戒律为核心,僧人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佛门形象。释永信作为少林寺方丈,在佛教界拥有极高威望,若通报指控属实,这将无疑是对佛教信仰根基的动摇,可能会让无数信众对自己的信仰感到失望和迷茫。同时,这次事件也将促使少林寺内部必须加强整顿,对宗教教职人员严加管理和教育,为日后重塑佛门清净庄严的“天下古刹”形象奠定基础。
从社会层面来看,宗教场所的商业化进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下,许多宗教场所为了自身发展,选择商业化运营,少林寺便是典型代表。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宗教场所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带来了很多经济收益,但也容易引发诸多宗教合规问题,如寺院资产如何监管、宗教教职人员行为怎么才能不失范等。比如有的寺院“开光”私人钱包问题。
释永信事件,或许是宗教界“刮骨疗毒”的集中爆发,也为其他宗教场所敲响警钟,或将推动宗教场所治理模式的变革,让宗教回归本质,也让信仰重归纯粹。如何在商业化浪潮中坚守佛门信仰的纯粹,将成为各宗教寺院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我们期待一个公正、透明的调查结果。这不仅是释永信个人的事,更关乎整个少林寺的未来走向,以及整个宗教界的健康发展。这场风波终会平息,但留给社会和宗教界的反思与教训,将长久存在。我们希望借此契机,能让宗教场所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净土,让传统文化在健康的环境中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