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在得到里面听了薛兆丰老师的一节课:一句话给成本下定议,音频课程听完后,对成本的理解就更一步清晰了,也能给成本进行通俗易懂描述及定义。
百度百科给出的一般定义:
1、成本是生产和销售一定种类与数量产品以耗费资源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价值。企业进行产品生产需要消耗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些消耗在成本中用货币计量,就表现为材料费用、折旧费用、工资费用等。企业的经营活动不仅包括生产,也包括销售活动,因此在销售活动中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也应计入成本。同时,为了管理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也具有形成成本的性质。
2、成本是为取得物质资源所需付出的经济价值。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购置各种生产资料或采购商品,而支付的价款和费用,就是购置成本或采购成本。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这些成本就转化为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3、成本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付出或应付出资源的价值牺牲,它可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
4、成本是为达到一种目的而放弃另一种目的所牺牲的经济价值。
以上四种定义,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财务相关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点吃力的,可能也会看的一知半解。
在薛兆丰老师的这节音频课程里,就给出了我们一些简单明了的定义。
成本的概念在经济学里占有重要地位,如果你对成本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那可以说,你对经济学已经了解一半了。
在美国兴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法律经济学”运动,它的含义是一些经济学家向联邦法官讲授经济学原理。这个运动最早在1976年就开始了。
那些上完经济学原理课的法官,感触非常深,其中有一位说,“ 我怎么活大半辈子了,从来都没人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有成本。 ”
成本的概念在经济学里很重要,但是对外人来说,它经常被忽略。我们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来讲成本的概念。
案例:采石场的故事
有一个朋友,他开了一家采石场,专门采石头。有一天,他请我们去采石场玩,我们发现他在采石场旁边买了一块空地,这块空地上面有鱼塘,还有一个小树林,挺好玩的。我们就问他,你买这块地是要卖鱼呢,还是拿来开发房地产?
他说:“我既不打算卖鱼,不打算把它开发为旅游区,也不打算开发房地产,买这块地,我只是为了让它空着。”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买块地空着呢?其实,这是有原因的。因为他知道,他做的生意是采石,旁边有这块地空着,始终会吸引一些地产开发商。如果地产开发商把这块地买过去,修建住宅,居民住进去了,肯定会抱怨采石场发出来的噪声,这时候就会对他的采石场生意造成影响。
当然,这件事情如果告到法庭上,我的这位朋友不一定败诉,因为毕竟还是居民自己搬过去的,他们自找的。但是你知道,凡是有官司,官司的结果就不确定。他要的是一种稳定性,他要让自己的生意能够稳定地进行,所以把这块空地买下来,什么也不开发。
我们可以深究一下,这块地真的是我朋友买的吗?其实,你要想,我朋友为什么愿意生产石头。他也不是无端端地要生产石头,而是因为有人愿意买石头,对吗?
他买这块地,表面上看是他自己付的钱,但实际上,他之所以愿意付这个钱,是因为他深信有人会替他付这个钱,那就是买石头的人。再进一步想,买石头的人无端端就买石头吗?不是的,他买石头可能要修一个博物馆,他为什么要修博物馆呢?因为他相信有人会愿意掏钱去参观博物馆。
所以,一层一层推导下去,你会发现,我们看得见的,是我朋友掏出真金白银买这块地,看不见的,是最终有消费者愿意为石头买单。那样实际上,最终其实是消费者买下了这块地。
我的朋友只不过是一个中间人。他只不过是通过合理的猜测,认为最终有人愿意买单,他才去买这块地。这时候,我的朋友其实是个隐形的拍卖者。
其实,所有的企业家都在充当这个角色。他在猜有没有消费者愿意为他的经营活动买单。如果猜对了,社会不需要奖励他,他已经得到奖励,那就是他赚的钱;如果猜错了,他也不需要承认错误,因为他已经亏损,亏损就是恰当的惩罚。
我朋友买这块空地的一个经济学教训,就是我们要看到,这块空地其实是他平稳生产石头的一种重要原料。这位朋友是个隐形的拍卖人,其实他也面临两个选择。
他在猜测,这块地到底是用来做石头好,还是拿来修房子好。他愿意出价买这块地,让它作为采石头的原料,原因在于他相信这块地拿来采石头,将来得到的回报,会比拿这块地来修房子更高。
这时候,如果民用住宅的价格涨到足够高,会发生什么情况?我的朋友还会继续采石头吗?不会。他会把采石场给关掉,拿这块地来修建住宅。
这块地有两种竞争性的用途:要么拿来做采石场,要么拿来做居民区。最终哪一种用途能够获胜,则取决于这两种用途的使用者,谁的出价更高。
这两种用途,我们现在说是两种人,一种是参观博物馆的人,一种是要住房子的居民。他们可以是两拨人。但其实,他们也有可能是同一个人,一个人可以同时有两种需求,他要在这两种需求中做一个权衡,做一个取舍。这时候成本的概念就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这块地,如果拿来修博物馆,那么就放弃了民宅,修博物馆的成本就是那个没有修成的民宅;如果倒过来,这块地如果用来修民宅的话,博物馆就修不成了,修民宅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博物馆。
我们把这个概念再说清楚一点。一块地不仅仅可以用来做博物馆或者修民宅,它还有好多其他用途:A、B、C、D、E。我们现在简化,说只有这两种用途:修博物馆或者建民宅。修了博物馆就不能用来做民宅,民宅就是修博物馆的成本;倒过来,如果修了民宅就不能做博物馆,博物馆就是修民宅的成本。
一个资源,它有若干的选项,被选中的那个选项,它的成本是那些所有落选的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简单说,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你可能会说,成本的概念挺有意思的,但听上去好简单,我也能明白啊。但其实,成本的概念可以说是深不可测。
为什么?你仔细看这句话:“放弃了的众多选项当中价值最高的那个选项”。现在的问题是,所有放弃了的选项,它不是没实现吗?既然没实现,你怎么知道自己放弃了什么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