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写作的6个技巧
1.分解产品属性
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有两种模式——低认知度(不花什么精力去思考)和高认知度模式(花费很多精力去了解和思考)。消费者直接通过品牌来推测产品的质量,而不是详细比较产品本身。分解产品属性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让消费者由一个“模糊的大印象”到“精确地了解”。
2.指出利益,从对方出发
如果你想写出中国好文案,你需要转变思维——不是向用户描述一个产品,而是告诉用户这个产品对他有什么用。
3.定位到使用场景
重要的不是“我是谁?”而是“我的消费者用我来做什么?”
4.视觉感
你的文案必须让读者一看到就能联想到具体形象。为什么视觉感这么重要?因为形象化的想象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鲜活性效应,是指我们更加容易受事件鲜活性(是否有视觉感)影响,而不是这个事件本身的意义。
5.附着力——建立联系
作为小公司,你可能发布全新的创新产品,但是人们不喜欢陌生,经常不买账。这时候你就该为文案建立附着力——将信息附着在一个大家熟知的物品上。
6.提供“导火索”
文案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别人的行为。如果文案仅仅让用户心动,但是没有付出最后的行动,那么文案便可能功亏一篑。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一个显著的“导火索”,让别人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现在应该怎么做。
文章流畅耐读的奥秘
创造缺口,让他们产生对答案的渴望。如果你想卖米饭,就得想办法先让对方饥饿。
创造缺口有哪些具体方法呢?
1.找到违背直觉的部分。
2.指出别人的错误.再给出解决方案(也就是你的答案)前,先指出别人不好的地方。
3.“起点——终点”法。开头讲一个“起点”,再讲一个“结果”,适合“阐述过程”类的文章。
4.成功案例法。开头先讲一个成功案例,然后引发别人对他成功原因的好奇。
顺应读者的疑问,让人一直读下去。下一句读者期待的内容是什么?
所以一句只能引出一个疑问,要在引出疑问之后立刻给答案。因为这样顺应读者的预期,才能保持文章的连贯性,让读者轻松的读下去。
制造启发感:给寻常的东西带来不同的解释。
只是在开篇引起好奇,并让整篇文章逻辑通顺,最多可以让耐心的读者理解你的观点,但是难以维持一篇文章的吸引力。而维持吸引力的秘诀就在于每隔一些部分,就制造启发感,让人产生“原来如此啊”的感觉。
本文为《李叫兽精选集——文案,不是文字》个人读后做的读书笔记,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如想进一步阅读学习,可在“得到”APP买到本书全集,原文有更多精彩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