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体表的症状像伤寒,也就是邪气从体表侵袭了;但脉摸起来不紧张、不长,反而是弱的。按理讲这时候能量应该大量往体表供应,来抵抗邪气的侵袭,所以脉应该鼓起来且紧张;但实际上脉是弱的,这说明能量往体表供应的量不足,提示机体的总的能量储备本来就不足,所以往体表供应的能量自然就少了。因为机体的能量储备不足,所以当能量往体表供应的时候,往口中供应的能量就更少了,所以会渴。因为能量供应不足,所以机体就会加强与太阳经相邻的阳明经的能量,帮助机体排邪气;如果用火熨背的话,热能的加成是很强大的;当通过这种办法加强太阳经的能量的时候,阳明经的能量也会随之增强,足阳明内府—胃的功能也会变得异常活跃,所以会出现说胡话的症状。如果能量储备不足的患者,出现脉鼓起来且发热的症状,说明机体在虚弱的状态下,仍然要往体表供应能量,为的是要通过发汗的方式将侵袭到体表的邪气排出体外,所以讲“解之当汗出愈”。
(114)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得了太阳病,后面提到不出汗,说明得的是伤寒,在穴位被寒邪闭塞的情况下,应该在增加向外发散的能量的同时,还要适当打开穴位,这样就会事半功倍;但光用增加热能的办法,要达到开穴位的目的有点困难,所以需要的热能也很大。用火熏的办法,会大量地增加机体的热能,使得机体的生命状态异常地提升,机能病理性地亢奋;而且这时候出汗的话,这些热不能通过汗液排出体外,所以会大量地停滞在体内而产生病理性热。机体为了排病理性热,就会采用躁动的方法,人为地增加机体的热能和动能,想把病理性热尽快地通过汗液排出去。脏腑经络系统是机体的能量系统,机体的能量代谢主要是在脏腑经络系统中实现的,也就是附着于汗液、小便、大便等有形的物质,随着它们的排泄而排出体外,这是能量代谢的途径。但通过这些途径无法正常地将能量代谢掉的时候,脏腑经络系统就会通过肉体的途径,也就是血液系统将热排出去。因为血液是流动的,可以达到循环和代谢的目的,所以在经络中无法排出病理性热的时候,就会往血管中的血液排,所以讲“必清血”。这种病理产物就叫“火邪”。
(115)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
脉鼓起来,说明机体要往体表供给能量,也就是要发汗;发热较重,说明供给到体表的能量很充盛,但无法通过汗液发散出去,就停滞在体表,使得热量出现了大量的停滞。在热量足以战胜寒邪的情况下,所要做的就是适当开一开穴位,把能量往外发散,使寒邪通过汗液排出去就可以好病了。但反而给患者用灸法,要通过增加经络的热量来帮助机体发汗;那光靠热能来开穴位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想发汗,就得给机体施加大量的热量,热上加热;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发生大青龙汤证或者阳明病等,说白了就是加重病情了。其实这个病,机体是有能力自行战胜寒邪的,缺的就是开穴位的力量,所以讲“此为实”。机体有自行战胜寒邪的能力,但医生以为是机体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就要帮助机体提升抵抗力,要通过灸法来增加机体的热能;如果机体停滞的热能多了而无法排出去的话,要另谋途径了;能量系统排不出去,就通过肉体,也就是通过营养系统排出去,选择的就是具有循环和代谢能力的血液。具体从哪个部位通过流血而排热呢?就看哪里薄弱,就好比火山爆发的时候,哪里的地壳薄就从哪里爆发一样;那咽燥的原因,就是机体要发汗的时候,大量的血液会配合能量的走向而往体表供应,所以咽部作为呼吸和饮食的交通要道,对血液的需求量也是多的;当大量的血液往体表供应的时候,咽部的供给自然就变少了;而且呼吸也会参与排热的过程,所以热对咽部的刺激也是大的,所以咽部会干燥。等超过了咽部能承受的负荷的时候,就通过流血的方式将这里的热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