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以来,断断续续接手了3户扶贫任务,这三年过来,对扶贫的目的和意义,从不懂到接受,从内心反对到欣然接受,从看成是一项任务,一次外出活动,到扶真贫,真扶贫,感触颇深。
不理解扶贫的人们总会问到,你们扶贫一天在干什么,贫困户真的有那么穷吗?甚至有的没被评上贫困户的人,嘴上酸酸的,有时还诋毁贫困户,说看那些人好吃懒做,啥也不干,就等政府补贴呢。
在我经历的扶贫过程中,理解到还真不是这样的概念。我的三户贫困户,有2014、2015年脱贫的,有计划2018年脱贫缺没达到标准,又计划2019年脱贫的。在帮扶过程中,才逐渐了解到什么叫做叫做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先说条件最好的王艳一家吧。王艳是木楠村学房社人,家里两口人,还有个女儿。王艳的老公在年轻的时候(约30多点)出车祸去世了,女儿在2014年评为贫困户的时候还在上高中,两娘们的生活就靠王艳一个微薄的打工收入,王艳一个月在绵阳神思电子厂打工,月工资1600元,扣去自己吃住花费,一个月1000的工资全部留给女儿学费和生活费等,可谓是家无余粮。所以当年被评为贫困户,又因指标控制,达到贫困线最低标准,当年脱了贫,但是脱贫不脱政策,基本扶贫政策还是享受了的。好在女儿去年开始实习了,在绵阳寻了一份稳定工作,每月有两千多,解了家庭的燃眉之急。但是王艳说,自己年满50后,工厂就不要了,得另谋出路,愿她能找个比较轻松的工作,也希望日后她们在绵阳买一套小房子的愿望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