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歙县公众号看了一篇关于回忆富堨小时候的文章,突然勾起我小时候的回忆,小时候最多的记忆莫过于小学时光了。
听老一辈人说,富堨小学以前是个祠堂,后来改成了学校,我们的父辈都是在这上的学。富堨小学有两个门,一个是进口的大铁门,一个是后门的木门,大铁门上面是校长开的小店,左边是停车库,进去是一排通往教学楼的花坛,径直前走,左边是升旗台,升旗台下面是操场,以前五年级的时候,以班长的身份升过国旗,升旗台是有多级阶梯的,那是一个充满荣誉的阶梯,每学期都会评选出优秀学生上台领奖状,教导处还会拍照留念,那时候是真羡慕,望着领奖台,即使早晨的阳光是刺着眼的,也要眯着眼张望。最后六年级毕业,如愿以偿的以三好学生站上了领奖台,当时的心情现在还记忆犹新,没有半点骄傲,只多了一丝丝的害羞。
操场应该是开学最让人深刻的了,开学第一天,班主任会嘱咐我们,明天从家里带锄头和扫把来学校,接下来就是全校到操场拔草,那时候拔草可开心了,只要不上课,拔草的时候我们会偷懒,故意拔不出来,然后有锄头的同学就会来帮你除掉,如法炮制,整个下午下来,一点不费力气。操场两端各有一个乒乓球台,是水泥做的,每天下课10分钟都会拿着球拍冲到球台,以三球决定胜负,每次我都能打好久,五年级举办过一次班级乒乓球比赛,很荣幸的拿了第一名。操场最右角落端有一颗槐树,看上面的记载,随小学一块建立的,大概有100多年了,槐树很老,树根处空了个洞,平时我们捉迷藏喜欢躲在里面,虽然年份很久,但每年都会开花。操场最右边是一排二层的教工楼,二楼是老师们的宿舍,一楼是办公室,那时候最怕那个地方了,被抓了好几次罚站,记忆犹新。
回到径走的花坛,右边是一层屋瓦式幼儿园班,有小班和大班,在我那时候,说小学改革,小班可以直接升一年级,很多人直接就升了,而我,被留了一级,让我读大班,一说到这事,母亲就会出气的说,“校长的外甥比我儿子还小,他都可以升一年级,跟我说我儿子月份不够不能升”,现在想想还真官僚主义啊。
径走花坛最前面就是教学楼了,教学楼是三层的,最上层是高年级,一路往下,在三层楼可以看的很远,最迷人的就是学校旁边那颗古老的红豆树,红豆生南国,放学我们都会去那边拾上几颗,现在不知道什么样了,好久没过去走走了。教学楼周围是有围墙的,离教学楼有2米多宽,那也是我们打闹的好地方,里面有很多年份的芭蕉,会长很小的芭蕉,但不能吃,下面是水池,每个班级都会分配清洁区,早读的时候打扫。
学校是有食堂的,但我们走读,基本都是隔壁村的学生或是老师吃,食堂是大灶台,需要用木材生火,老校长的哥哥有一片梨园山,每次学校都会不定时的以锻炼身体的名义让我们去梨园山拾柴,学校到梨园山很远,我们穿插着别家田地抄近道,上半年的话,能遇上几个梨子吃,下半年的话,能遇上柿子吃,还是蛮不错的,我们会将柴火用绳子系起来,然后背到身上,偷懒的时候,走多少路丢多少柴,到了学校,就剩手上一根挥舞的梨树枝,当然,免不了的是老师的责骂。
还有很多要写的,也是突然感慨怀念,12年过去了,感觉昨日还在眼前,却望今日,已是背井离乡的打工仔,下地铁了,留笔
晚上下地铁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