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初16中18坚持分享第493天 2021.12,13周一 七期约练第13次,来访者8次,观1次,咨4次
心理咨询师是双专家模式。在道场的前提下,无为而无不为。
遵守教育的规则。
不能做诊断,不能做治疗,因为你没有权力。只有医生有诊断的权利。
关于心理咨询的思考:
是什么?(对现状的描述,了解什么情况)
为什么?(分析原因,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
怎么办?
关于焦点解决咨询的思考
要什么-有什么-怎么办
决定咨询成功的要素:
良好的咨询关系:关系大于一切!
一旦我们内心有了导向,我们就要注意了,我们可能已经不在咨询师的位置上了!已经偏了,急了。
正确的诊断:是否属于咨询的范畴?对整体情况有了解(个案概念化,大概的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焦点解决重在找他在意的、在乎的、希望的、看重的、想要的、期待的……。
必要的知识:心理学的知识,发展心理学的知识、从而对整个人性更了解。
有的放矢的方法:千万不要贪多更多的技术。精通一两个最好。
遵守规则及职业道德:
心理诊断技能概览:
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初诊接待:第一次,很重要。
我们不能说他是抑郁症啊,精神分裂症啊等等,这些诊断的话千万不能说,否则,人家会说你在故意给孩子贴标签,我孩子没问题,也被你说成有问题了。甚至会告你也有可能。
我们可以说“通过跟孩子的聊,担心孩子可能有点抑郁,只是担心啊,不一定就是,最好请大夫看一看,把把关。如果没有的话更好,万一有的话,不耽误孩子。”
有的家长会认为他的孩子容易受暗示,他的孩子可能是装的。他会认为他的孩子本来没有什么事,因为你说了,他的孩子表现出了抑郁,都怪你咨询师。这一块一定要注意。格外要小心。
收集资料:
摄入性会谈
所有的心理测验都只能作为参考。
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工作程序
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能做地面咨询还是做地面咨询,人跟人之间的真实感很强。一切本着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1位 。不要轻易换咨询师,能找到一个相对吻合的咨询师很难得。
准备好咨询协议,危险告知书,
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表情态度是温和的,微笑的。安全与放松的氛围是敞开的前提。
间接询问,不可直接逼问
不要承诺几次能做好,不要上门咨询,
合理化:把本来不符合规则的事情,给它合理化,找一些理由,让自己内心更舒服。
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最好不要把咨询的效果、收了多少钱发到朋友圈里。这些其实已经暴露了咨询师的深浅。我们可以发我们咨询的感受,咨询的收获,思考等等。
一个人炫耀什么,往往缺什么。
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和义务:不用专门提,咨询协议里面有。但我们要知道。
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协商网络呀,还是地面呢,一个月做一次网络啊,固定在周几?什么时间?咨询费多少时间一交,可以告诉他,咨询费是按疗程收,一个疗程是多少次,中间尽量的不请假,都要提前告知。
如果没有按照设置走,就容易出状况。
初诊接待主要不在解决求助者的困惑,而是提供一个让其正释放压抑的空间,并有机会深层地觉察自己。最终达到助人自助。
更多的澄清、探讨,而不是急于解决问题。
云手,前一次、两次有可能都是云手的第1步。
咨询是一个陪伴加等待的过程,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慢慢的慢慢的就会松动,
怎么把握首次咨询的度?
首先一定要给家长说到:咨询不是一两次三五次的事情,首次更多是在建立关系,了解信息,当然,能解决一些的话就尽量的解决一些。
其次要让当事者感觉跟我们聊天是很舒服的。根据情况,多说或者少说。不同的来访者不同的对待。
万一他说感觉可不好,这时候不要沮丧,可以和他探讨:能说的再多些吗?
结束的时候可以多些赞美,“通过和你交流,我感觉你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我感觉你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人,你有超出你同龄的人所具备的能力和思考。”
跟青少年做咨询的时候,语言的赞美可以多一些。
“感觉这样还可以吗?可以的话,咱们下周再继续,下周还是这个时间,你看可以吗?”
首次咨询绝对不要发表你的观点!看法!会让他感觉不安全。会让他感觉自己的看法不被看好。
你的容器接纳不了他。我们自己的卡点,身上的钩子有多少。
安全与放松是敞开心扉的前提:我们的态度、表情等等。
共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心理咨询关系:
生活中,关系不顺畅,好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不但理解,还得表达。表达不一定对,你说完以后他会纠正、修改。
可以试着说我们感受到的他的感受。越来越清楚他的知觉是什么。
“根据你们的情况商量好了再说。”
内心不一样,意思就不一样。
诊断阶段三任务:建立关系,收集必要、完整、可靠的资料,作出初步诊断与治疗大致方案。
青少年的咨询比成年人的咨询要好做的多。成年人的咨询比较毁三观,成年人的咨询大多都有感情纠葛。
青少年的咨询,一般说的都是他的好的信息,不好的他会隐瞒。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在一起。有啥,最好让家长去说,咨询师不要在中间做这个恶人。孩子会感觉你和家长是一伙的,那样就不好了。
家长在一起,信息会更可靠一点,完整一些,不只是单方面的信息,单方面的信息就不太好。
焦点解决好像没有大致的方案,一般都是把每一次的咨询都当成最后一次来做。焦点解决有大致的思考:当前的状况下,对方属于什么类型?游客型、抱怨型还是消费型?游客型的方案就是咋样的把他变成消费型,抱怨型怎么把它变成消费型?到了消费型之后,更多的探讨:他们在乎的,想要的、看重的,怎么去找到这些点?找到之后再看看怎么让他有足够更多的力量,找到他更多的方法经验,怎么推动他的行动。
每个学派的思路和方案是不同的,焦点解决大致就是这么走,然后,一步一步的去推进他想要的点。如果他想要的已经实现了,再看看他有没有更多想要的,没有了,这个咨询就可以结案了,如果有,接下来又是一个话题,又一个方向,再继续走下去。但也有的来访者需要的只是每周的陪伴。并非说一定要具体的解决哪些方面。那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