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南之徒》:人生嘛,有点爱好,有所坚持,足矣

《食南之徒》,是马伯庸的新书。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南越国,占着与中原地区有五岭关隘阻隔,一再作出挑战大汉朝权威的举动,可是汉朝大军难以逾越天险,对南越国的多次挑衅都只能通过邦交手段来解决。

南越国,位于今天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根据史书记载,南越国大约存在来了93年。《食南之徒》讲述的故事,大约是南越国灭国前最后二十多年间的故事。

夜郎国,大概是今天的贵州一带。

闽越国位于今天的福建省一带。

男主唐蒙做官的豫章郡番阳县,则是在今天的江西省鄱阳县。

这一次,南越国国王打算称帝,朝廷先是派出了大行令王恢带兵兴师问罪。

大行令是个什么官呢?是负责藩属邦交的官员。

打仗派个负责邦交的官,而且带的兵也只是地方上的乌合之众,而不是朝廷的精兵,所以豫章郡番阳县的县丞唐蒙断定这仗打不起来。

可是这位一心躺平,只想认真享受美食的地方小官,却在机缘巧合之下捉住了南越国派往闽越国联系的称帝事宜的黄同。

不久之后更是被年轻有抱负的中大夫看中,一起出使南越国。

对于出使南越国,唐蒙是一万个不乐意,可是面对上官的威逼,他也无可奈何。

不过,作为一个吃货,目的地又是“最会吃”的南越,想想也不失为一次不错的旅程。

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食南之徒》出现了大量的美食,从故事开始时的野兔、野鸡烧烤,到之后的闽越美食仙草膏,再到蛇羹,唐蒙不仅对美食有自己的理解,而且也对未知的美食充满期待。

在他看来,有美食相伴的日子,比做官幸福多了。

所以,这次去南越国,除了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尽量去品尝南越的美食。

到达南越国,唐蒙遇到的第一道美食是嘉鱼。

在烹制嘉鱼的过程中,通过切磋厨艺,不仅让唐蒙和黄同彼此有了点好印象,也让唐蒙第一次遇见了那个改变历史的蜀枸酱和小酱仔——甘蔗。

除了嘉鱼,唐蒙在南越国还品尝了胥余果(现在的椰子)、薯蓣羹、裹蒸糕(类似于今天的肇庆裹蒸粽)、梅香酌(酒),见识到了杂炖(现在的牛杂锅)、壶枣睡菜粥、燕窝(差点就吃到了),动手制作了寒鸡。

不管是什么美食,在烹制的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些调料。

在《食南之徒》中,蜀枸酱作为一种调料,不仅为南越人提供了各种美食,更是撑起了整个故事。

蜀枸酱,也叫枸酱,准确的说,蜀枸酱是一种调料。

可是这个调料很有特点,首先是它很神秘,人们根本不知道它产于哪里,更不知道它的配方是什么。其次是它的产量很少,每60天甘蔗才会卖两罐。

可是不管是做嘉鱼还是做南越王喜欢的壶枣睡菜粥,都少不了这一个小调料,有了蜀枸酱,食物的味道就会变得不一样。

正是因为这样,唐蒙才会对这小小的酱料充满好奇,才会答应帮助甘蔗,也才有了后来王宫探案和修道复仇的故事。

在书中,不论是品尝还是制作,唐蒙对待美食都是十分虔诚的。

他始终坚信,“美食不会骗人,也不会辜负人”,“美食才是最值得托付真心的东西”。

正是这种信念,让他愿意去帮助甘蔗探寻真相,为甘叶洗刷冤屈。

人生在世,总要有所坚持

如果只是介绍美食,那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食南之徒》的趣味性可能就会差了很多。

显然,马亲王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于是,胖子唐蒙就有了故事。

唐蒙的祖上是沛县一个知名的家族,他又是家中的长子,所以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天天逼他读书习武,希望他长大后有所作为。

可是唐蒙最大的爱好就是吃,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把自己吃成一个胖子,所以他有事没事就往厨房跑,醉心于研究美食。

15岁那年,遭遇了严重的饥荒,唐家作为大族,在还有余粮的时候就退回自家坞堡里,严守粮仓。

唐蒙守门的时候出于怜悯,给一对年轻姐弟提供了食物。

事后,父亲担心这对姐弟泄露消息,联络平时关系较好的大族,结果唐家全族被这些大族杀害,只有唐蒙当时在厨房里才逃过一劫。

与这些大族的背信弃义不同,这对姐弟不仅没有背叛,还在得知消息后返回唐家,可惜来迟一步。

之后,年轻的三人到处奔波,最终也没有得到一点食物,姐弟俩最终没有熬过大雪天。

唐蒙熬过大雪,把自家被打劫的事向郡守控诉,并且通过粳米证明了自家的冤仇,可是郡守却以一句“大局为重”草草结了案。

唐蒙这才来到了番阳县,后来做了县丞。

纵观唐蒙的成长,他一直是有原则的。

年少时喜欢美食,是坚持自己的热爱;收留逃难的姐弟,是本性里的善良,也是坚持以诚待人;后来帮甘蔗找父亲,到最后为他“复仇”,则是坚守承诺,也是坚持守护正义。

这样的人生,真实,有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