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李宗盛,《山丘》
这首娓娓道来的经典歌曲,唱出了人到中年的衰退与不甘、孤独与困惑。
置身职场的焦虑、身外之物的压力、无助内心的孤寂,都在加剧着本就机能衰退、琐事增多的中年生活的危机。
哈佛大学教授亚瑟·C. 布鲁克斯在他的《中年觉醒:重塑生命与生活的力量》一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应对中年危机的建议。
01 职业发展:接受现实,积极求变
职业下行,应该是中年人首当其冲的危机感来源。
35 恐怕是打工人最害怕的数字。
在职的,若还未晋升到管理岗,面对知识与技能更新的压力以及年轻人更富活力的冲击,往往是首先被「优化」的对象。
求职的,面对企业招聘明确规定的限制年龄条款或隐形门槛,也只能看着手里的简历发出一声叹息。
职业生涯走下坡路,有两个特点。
第一,比你想象中来得更快。当你从满不在乎到有所察觉,往往已经身处危机之中了。
第二,比你想象中来得更广。它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每个试图躲过它的人都常被打脸。
正所谓,「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与其否认自己在走下坡路,不如让下行本身成为力量的源泉;与其努力避免走下坡路,不如寻找一条新的成功之路来超越它。
而走向新道路的关键,就在于认识到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其实拥有两种类型的智力。
第一种是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也就是推理、灵活思考以及解决新问题的认知能力。在成年人早期阶段,人的流体智力最强,到大约 30 多岁、40 岁时,就开始迅速衰退。
第二种是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也就是以习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晶体智力依赖于日积月累的知识,从 40 岁到 60 岁,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通俗来讲,年轻时,你拥有老天爷赏赐的智慧,富有创造性有冲劲儿,能做成很多事;中年后,你拥有后天习得的智慧,更加包容有韧劲儿,能理解事情的全貌和真因。
很显然,利用晶体智力增长的规律是中年职业转型的聪明选择。用自己与日俱增的经验、直觉、判断和智慧帮助更多的人,争取在新的职业轨迹上,实现自己的价值,重新焕发生机。
02 生活方式:放下外欲,专注内心
除了职业焦虑,不开心的中年人似乎还很难感受到真正的满足与平静。
这其实不难理解,能按照个人意愿而自在生活的人有多少呢。或迫于生存压力,或主动追求成功,我们满足感的源泉都来自身外之物而非内在本心,房子再大点、汽车再豪点、名牌再贵点、地位再高点… …
向外求,做加法,满足感 = 持续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外界欲望无止境,我们的快乐阈值不断提高,越来越难以被满足。越不满足,就越追求更大的欲望与刺激,恶性循环。
而打破这种循环的关键,在于向内求,做减法,更新我们的满足模式。
为何不尝试一下,满足感 = 你所拥有的 ÷ 你想要的。
数学告诉我们,减小除数,即你想要的,也就是个人的欲望,即使你所拥有的不算多,也能让等式左边的满足感的值变得很大。
做减法的第一步,是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
到底要减去哪些欲望,首先得问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要释放自己真正的潜力,要挖掘真正的幸福,要找到人生的深层目标,就要摆脱那些与这些目标无关的事物。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知道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就知道如何取舍了。
列出那些属于世俗羁绊的物欲清单,然后告别。
你可以尝试,在每年生日的时候,列出一份属于身外之物的「愿望清单」,一定要做到完全诚实。想象五年后的自己,是否会因为信仰、家人、友谊、有意义的工作而幸福平静。然后再次审视那份清单,思考它们将如何与那些真正令你满足与幸福的东西争抢你的时间、注意力和资源。那些目标本身并不赖,但不会带给你真正的幸福,自然就可以与之告别。
关注更微小的事物,认真活在当下每一刻。
大成若缺,小得盈满。《正念的奇迹》作者一行禅师说到:「洗碗时,就应该只是洗碗,应该对正在洗碗这个事实保持全然的觉知。」如果一边洗碗,一边想着过去或未来,就是要么「在重温已经逝去的往昔」,要么「卷入了仅仅存在于概念中的未来」,生命并没有安住在洗碗的当下。保持对生活中哪怕细微事物的觉知,并非要我们事事锱铢必较,而是全情投入,真正意义上地活着。
03 人际关系:珍惜家人,关心朋友
早已习惯独处的中年人,也会在某个瞬间,感受到孤独。
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开心的时候,不知道与谁分享;失落的时候,绝不会找人诉说。
孤独是一种情感上、社交上孤立无援的状态。研究已经证实,孤独所带来的压力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失眠、认知迟钝和高血压等。诺瑞那·赫兹在《孤独世纪》中指出,就对健康的影响而言,孤独相当于每天抽 15 支烟!
最能缓解孤独的关系就是我们的亲密伴侣关系和真挚的友谊。我们像一棵一棵各自生长的树,从地表看,彼此独立,但在地下,根系交错、互相扶持,才能成为一片稳固的森林。
打造人际关系,有一些关键的要点:
你需要强大的人际关系来帮助自己度过职业下行,走向新的职业道路。
无论你多么内向,都要有健康、亲密的人际关系,否则,老来孤家寡人,不可能幸福安康。
对已婚人士来说,一段充满爱和友谊的婚姻关系是成功的关键。
婚姻、家庭关系不能完全替代亲密的友谊,友谊不能只靠运气。
友谊是一项技能,它需要练习、付出时间和遵守承诺。
如果之前因为拼搏事业、为了所谓成功单打独斗而忽略了对家人和朋友的关心,在行至中年,想要重新经营满意的人际关系时,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为亲人朋友留出时间。
想象一下,自己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身边围绕着真正爱你和你爱的人,他们会跟你说什么。在接下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任务日程的时候,你是愿意额外加班一小时,日复一日,让自己变成孤家寡人,还是早下班一小时,跟朋友吃个饭或陪家人看场电影?
想他人之所想。
在人际关系中,若多年疏于经营人情世故,人际交往能力就会下降,就会想让家人朋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但我们应该更多站在他人立场,要给予他人想要的、需要的东西,而不是给予对方对我们而言最方便的东西而已。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互惠互助。
为彼此共同的目标助力。
我们希望能和自己的伴侣举案齐眉、共同经营好小家。那难道只寄希望于对方通情达理、努力拼搏吗?当然不是!我们自己也要以身作则,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和耐心。
我们希望能和自己的朋友互相敦促、一起进步。难道只期待对方在危难时挺身而出、在失落时安慰鼓励吗?这显然不够,我们自己也要有同甘共苦的决心和实际行动。
小结
人到中年,危机四伏。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与调整,帮助我们度过危机。
首先是职业发展方面,要学会接受职业下行的现实,及时调整、积极应对。要将注重流体智力转向依靠晶体智力来重燃职业生机。
其次是生活方式方面,要放下身外之物的束缚,轻装前行,也要向内求索,找到真正的人生目标,剔除物欲干扰,认真活在当下。
再者是人际关系方面,要珍惜家人,关心朋友。学会为亲人朋友留出时间,想他人之所想,还要为彼此共同的目标付出实际行动。
欢迎您点赞、收藏、转发、评论
如果觉得文章有用,请不吝点个关注
这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