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决策系统是直觉还是思考?
几年前我的答案与你一样,是思考,直到最近我读了《思考,快与慢》才恍然大悟,我们一天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直觉来控制的,很显然对于人这个生物体来说直觉的作用在生活中要远大于思考。
后文中我们将直觉叫做系统1而思考叫做系统2。
系统1与系统2是如何运行的?
在系统1遇到麻烦时,系统2会出面解决。
比如当我问你1+1等于几时,你会毫不犹豫的回答2,但当我问你,17×24等于多少时,你的回答通常是:额...额..我算算。
没错,在这个过程中正是系统1无法直觉得出答案而不得不求助于系统2。如此,我们再来回想一下我们一天的生活,是不是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由系统1来完成的呢?我们从起床、吃饭、走路、坐车、聊天、看电影、刷微博等等的大多数行为都没有思考的参与或者说是思考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
由此,既然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我们的系统1来完成的,而系统1又是一个以直觉著称的系统,那这之间就必然存在了很多我们忽略的天然缺陷,而这些缺陷必定会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的决策甚至是生活。
那么,这些缺陷是什么?有没有解决的方法呢?
缺陷1:自我控制的减弱
一.认知负担导致自我控制减弱。
当系统2在忙碌时,系统1对行为的影响会更大。
相应的例子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例如:你正在埋头工作,百思不得其解的思考一个史诗级难题,突然,你身边的同事大喊:哈哈哈,我中奖了!!! 此时你的内心一定是千万个草泥马奔腾而过,甚至,如果有把刀,你一定会上去剁了他。
但是如果场景是这样的,此时的你正在与邻近的同事说说笑笑,这时又发生了同样的场景,我想大多数人不是发怒而是会嘲笑他那份喜悦的德行吧。
由此,我们可知控制思想和行为是系统2的任务之一,而当系统2忙碌于某项工作时,它对于我们思想行为的控制会减弱很多。
因此可以得到以下建议:
1.不要、千万不要、一定不要打扰正在全神贯注做某件事的人,因为你很有可能会被骂一顿。(我高中在家学习的时候,爸妈时常过来拿盘水果犒劳我,殊不知,我内心是很崩溃的,提醒作为家长的读者,千万不要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2.如果你已经打扰了到了别人,并且对方对你谩骂了一顿,冷静,相信我,他只是一时行为不受系统2控制而已,等他放下工作,系统2恢复正常控制行为时,这一切都只是浮云,记住,他此刻的行为绝对不是针对你本人,不要犯神经的考虑是不是最近得罪了他。
二.自我损耗导致自我控制减弱
在我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做完某一件事后,又突然面临了新的挑战时,我们本能的反应是不情愿,而这种现象被命名为自我损耗。
生动的来比喻一下就是:我们的大脑里存在一个水瓶,这个瓶子里灌满了水,而我们每做一件事就会消耗掉一部分水,每消耗一些水,我们的自我控制就会减弱很多。
心理学家鲍迈斯特认为,这种水正是大脑能量,大脑能量可以通过休息、补充葡萄糖等来恢复。
《美国科学院院报》就报道了这一现象的研究情况,在这项研究中,对八位不知情的以色列保释官进行调查,这些保释官在每份申请的所用时间平均为6分钟,但是奇怪的现象是,每次用餐结束后,获得批准的申请数量都会增加,有约65%的申请得到了批准,而在下一次用餐前的约两小时内,批准率开始稳步下降,在用餐之前刚好达到零。结论是:又饿又累的保释官更容易否定保释申请。
你可能读到这里,会大失所望,飞快的回想起自己曾经面试被拒的悲惨经历,大吼一句:”啊?当年面试我的主管是不是没有吃饭啊?!“答案是:很有可能。
其实这个结论并不属于毁三观的结论,而是用理论解释了我们平常的生活实例。
不过明确了这一点后,还是有很多值得参考的建议的。
1.自我损耗的前兆:改变日常饮食、疯狂购物、花很多钱、反应过度、在认知任务和逻辑决策的制定中表现的很糟糕。
2.恢复大脑能量的方法:积极的建设性的白日梦(织毛衣、摆弄花草、散步之类不需要费力的事情)、小睡片刻(10分钟)、吃点东西(当然是你饿的情况下)
小结:这篇文章我们详细叙述了缺陷1自我控制的减弱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了解了我们大脑的这个缺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高效的完成任务以及处理好与朋友、同事的关系。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继续讲解,缺陷2:我们被错觉利用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