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到身边的长辈这样告诉孩子,别动!别介。不许说话,你别吵吵,不能碰等等的话语。孩子在这样的否定之下,本想尝试的热情也被否定的冷水一下下地浇灭了。
东北的冬天很冷,占据一年的1/2。整个冬天也是孩子们嬉笑的场地。很多孩子都有玩冰的体验。而被保护的太好的孩子,犹如温室花朵一般,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之类的小流感,准得病。
有位奶奶生怕孙子的手被冰冻着。在每次想玩冰,摸冰的尝试之手刚要伸出,奶奶的一声呵斥“别动!”“别把你的手冻坏了。”孩子一听立马缩回自己的手,孩子被大人的呵斥吓到了。
一般生理年龄来讲,孩子会有两个逆反期。分别是三岁和青春期。三岁时,大人说啥,孩子的回答是“就不”,大人说往东,孩子偏往西。执拗的大人好似在拉一头犟牛般的孩子一样,拉扯的过程中大人和孩子都很受伤。真正会牵牛的人,会轻轻地引导着人想要走的地方,牛自然就跟着人走了。受伤的大人倒不如往孩子的方向走。正向引导。比如,大人说,该吃水果啦!我不吃。大人使劲浑身解数,使劲儿塞水果,拼命讲道理,威逼利诱等方式都使出来了。好似逆着老牛的牵牛人。不妨,把果盘放下来,大人该干啥干啥。孩子饿了自然就品尝到水果的美味了。
来说说正向引导。否定的反义词是肯定。肯定需要大人动一动脑筋。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迎面疾行一辆车,正副驾驶都有点蒙。副驾驶说别往左,别往左。驾驶的人,在非常焦急的情况下,仅能听到后面俩字“往左,往左”。车就撞上了。副驾驶若说正向引导的话“往右”,引导驾驶员往右开,也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车如此,人也一样。超级多的否定词之下,孩子们只能听到后面的词。大人说,别闹了,别烦我,不许摸玩具之类的话语。孩子们往往做的都是大人相反的动作。孩子需要一个自我施展,我是我自己。这种自我的想法在断乳之后,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
同事有个八个月大的宝宝,被抱去电饭煲那盛饭。饭煲盖子呲呲冒热气。孩子刚想去摸,大人打了他的手一下,不许摸!孩子把手缩回来了。被抱走时,眼睛还在看着电饭煲盖子。在这次被否定了之后,以后每次去厨房,都最先想去摸盖子。一个八个月的孩子如此,更何况稍微大点的孩子呢。
经常被否定的孩子,也会自我否定。啥事都没开始尝试呢,自己给自己打了退堂鼓。认为,我不行。实际是父母的声音被孩子们自己内化了。生活中多正面引导,朝孩子的方向走。比如摸冰,我们先伸出一根手指让孩子体验一下冰的温度和触感。饭煲盖也可以让孩子伸出一根手指感受一下盖子的温度。自我保护是动物本能。孩子被凉的受不了就会把手放到温暖的地方。孩子被热到受不了,会马上把手缩回。这都是孩子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多些正面肯定,孩子也会自我肯定,更加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