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女心理师》,其中有个心理案例;剧中的妈妈只是众多家长中的一个缩影,面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他们普遍认为:过去的孩子缺吃少穿,天天挨打受骂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现在的孩子好吃好喝想啥有啥,只用顾好学习,能有什么心理问题?
其实,他们没有察觉到:今天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不一样了,过去的孩子,生存环境艰苦,父母对子女是放养模式,没有大多的精力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对他们的成材要求和期望都很低。同时,艰苦的生存环境也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不怕挫折的个性。而今天的孩子,面临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心理境地。
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是富养模式。孩子一边享受着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一边承载着一家几代人的美好希望,面临着空前的学业压力和情感负担。他们焦虑自己考不好或做不好,辜负了长辈们的付出与期望。
我们常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个性了,其实是今天的孩子对话语权的要求越来越高了。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下的他们,处于更加民主和平等的氛围空间,他们不再像“过去的孩子”一样服从家长和老师,他们希望获得像“大人”一样的话语权,有他们个性化的思想和生活的表达空间。
今天的父母一方面对孩子事事包办,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一方面对孩子期望过高,给孩子各种无形的压力。这样就好比没有教会孩子独自飞翔,却又希望他们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孩子面对能力不足的现状和家长过高的期望,很容易产生受挫感。
只有了解了今天的孩子的种种变化,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才能给予子更多恰当的爱;爱意味着尊重,尊重孩子的想法,哪怕孩子的想法与自己不一致;尊重孩子的行为,哪怕孩子的行为和自己的期望相差甚远;允许孩子有同等的发言权,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征求他的意见,而不是替他做主包办。
如果注意到孩子表现异常,父母需做到不回避并认真倾听;接纳孩子任何超出常理的表现,不要指责,不要轻易下判断,和孩子一起讨论解决方法,给予孩子及时的心理疏导和解决指引,增强孩子的心理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