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什么?
如果不在一个特定的分析框架里谈论,我们很难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即使有结论,我们的更多的结论都是本能式的感悟和直觉式的体验。而感悟和体验都有东方文化的烙印,特别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框架里,这样的表述是一种常态!
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显然,这样的断论是西方商业文明标准的泛化结果。中国人不会这么表述,中国人对时间的感念是这样构建的: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此生复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首先不谈论,究竟哪种视角优劣,但至少,你我皆会同意,西方人的定义是标准化倾向而中国人是以人的尺度在评价!
最近在管理学上又有一波风潮涌起,是名“人本主义”管理。以人为本不是新鲜的提法,但是讲到人,讲到对人的分析和总结,让我不免联想到中国文化的归结点——人是万物的尺度,万物又是人的尺度!
阴符经云,人,万物之盗也;万物,人之盗也!
如果说理解,我是不承认理解的。我只是感悟和体验,在这个基础上,重新解释和诠释。我所获得的是个体性的,如果可能,也将是群体性的。
再问一遍,时间是什么?我们势必要加上人的视角。时间首先是人给予的定义。而定义这件事,有学术性的,有非常个性的。这里我们不谈论学术,那么就谈谈感受!
很显然,你如何定义时间,你就如何利用时间!虽然对于我们,时间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但也就像我们对待水和空气一样,我们随意地,无节制的对待时间。学校里面的教导更多的是重复时间的重要意义,以为这样,我们就会好好的利用时间。其实不是的,重要性提的多了反而不重要了,而我们缺乏的对时间的利用技能就因为被重要性占据而荒废了磨砺,想起来的时候,也许晚了!
于是,时间就是遗憾!
但今天的文字不是为时间写一段墓志铭,致我们逝去的青春!我是在做思想的考古,把这些尘封的祸患、祸害再一次抖露出来,就当你我还是呀呀学语时,只要我们还有些时间,我们必须要学会利用她!
时间都去哪儿了?
这句在2014年火了,她的基调更多是感伤!岁月丰腴了思想,干瘪了躯体,摹刻了年轮,问什么时间去了哪儿?你还不知道吗?那半点的发呆也算在了逝去的青春里,那么没什么遗憾了,该做的你都做了,想做的就开始做吧,没什么不该做的,你自己去定义而不要听别人定义!
时间是什么?你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