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史三国:屌丝蒋舒逆袭蜀汉


魏·景元四年(263),曹魏以钟会为主,三路大军齐攻蜀汉。《姜维传》有云,‘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即姜维关中军事部署的失败,以致蜀汉全线崩溃,皆因「关口」失守。


正因「关口」被夺,致使钟会长驱直入,直逼剑阁。进而迫使姜维回援剑阁,以致西线邓艾失去姜维牵制,为邓艾奇袭阴平提供了先决条件。换言之,钟会灭蜀之战,其关键性转折即「关口之战」

「关口之战」的确切地点,后世对此却多有争论、众说纷纭,以致诸多历史细节隐晦不明……



其一,关城,与阳平关、阳安关,三者实为一处大型关口的不同组成部分。

参《武帝纪》载,‘建安二十年(215)秋七月,公至阳平。张鲁使弟卫与将杨昂等拒阳平关,横山筑城十余里,攻之不能拔,乃引军还。’

又《张鲁传》裴注引《魏名臣奏》董昭表,‘阳平城下南北山相远,不可守也……’


即城关绵延十余里,假设关城、阳安关,即是阳平关其中一两处重要军事要塞,却也符合历史载录。

特别是《钟会传》有云,‘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显然「关城」并不仅是一处关隘,更是蜀军地一处重要的粮草积转地。如此一来,则更有可能与其他关隘相互结合,形成多重关隘。



但《后汉书·李固传》载,“出为广汉雒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杜门不交人事。”唐·李贤引注《梁州记》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故「关城」今在梁州金牛县西。

《梁州记》作者为南朝宋·刘澄之。而唐·金牛县则在今陕西宁强县大安镇西南,即今阳平关镇


换言之,「关城」即今阳平关镇。然对比地理文献,「古阳平关」位于今陕西勉县西武侯镇,汉水与咸河交汇之走马岭上,与今阳平关镇相距百余里。但即使大型关隘,亦不可能绵延百里。

如此即否定了关城与阳平关、阳安关为同一关隘的可能性。



其二,阳平关亦曰「阳安关」,是阳平关之别名。

参《水经注·沔水》有云,‘浕水又南径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堂为张鲁治。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矣。’



「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判断,阳平关已被迁至走马岭以东的山下谷地。

刘备占据汉中后,此时的阳平关已非战线前沿,西南为刘备所据,西北亦有充裕缓冲,将主城关移至汉中隘口,亦在情理之中。而「阳安关」之名,亦是在此后方才出现。

故实际上,「阳安关」在当时非指阳平关。



其三,关城与「阳安关」,或属于复合关隘。

参《钟会传》载,‘会径过,西出阳安口,遣人祭诸葛亮之墓。使护军胡烈等行前,攻破关城,得库藏积谷。’说明「阳安」和「关城」并非同一关隘,需出「阳安口」向西方能到达「关城」,如此亦与《梁州记》之载录相符。

后世亦多以此为据,认为「阳安关」即是阳平关。


但问题是诸葛亮之墓位于勉县,即阳平关以东。依据地理方位,钟会理应先遣人祭诸葛亮之墓,再西出阳安口。否则岂非是去而复返,未免前后矛盾。故文中之「出」字,并非「出入」之意。

譬如《吴主传》中云,‘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

其中,洞口、濡须皆是曹军进兵之地,而非出发之地。故所谓「西出阳安口」亦可理解为向阳安口出兵之意。



而且正史从未提及「阳安关」,唯有「阳安关口」抑或「阳安口」

故「阳安关口」,或许是「关城」所在之地的地理名,而非城关名。唯有如此,《晋书·文帝纪》方才载曰「会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倘若「阳安」、「关城」皆指同一关隘,则逻辑不通。


而如果「阳安」是指阳平关,钟会直指阳平关时,胡烈如何饶过阳平关,攻陷关城……

但如果阳安是指「关城」,则顺理成章。因「阳安关口」群山环绕,山路狭窄难行,大军难以展开,故以胡烈为先锋,钟会大军跟随。然上述观点亦仅是从文字、语义为出发点之推论,并非确凿历史证据。



参《后主传》载,“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府营於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

诸葛亮夺取武都、阴平后,阳平关扼守西口故道的战略性大幅减弱。且诸葛亮又于汉中筑汉、乐二城,旨在加固汉中防御,巩固北方防线。同时,此时的汉城比邻阳平关,更是加固、增幅了阳平关之防御。


如此一来,蜀军则无须以重兵防御阳平关,只需在阳平关以西,选择一处战略据点连接东西战线,战略性则更加灵活。

「关城」不仅位于阳平关白水关中心位置,能够贯通东西、承前启后。同时,亦是嘉陵江重要节点,北连略阳、南通广元,是蜀军军粮储备周转的一个非常重要地据点。



又《姜维传》有云,‘乃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

所谓「诸围外助」,即是对魏军东西三路战线皆需兼顾,以为援助。


如果「阳安关口」是指阳平关,则偏于东线,而无法东西兼顾。但是「阳安口」即是「关城」则不同,向西百里即是白水关,可直通阴平,向东百里则可抵阳平关,符合「诸围外助」之条件。

至于阳安为何被称为「阳安关口」,却是因为此处地理为两山孤立之态,从地图观之,形状犹如口袋。

且姜维闻锺会治兵关中,曾上表后主,希望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

但此前姜维就曾令督汉中胡济卻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倘若「阳安口」即是阳平关,姜维在重新调整汉中布防时,又何必多此一举,先撤兵阳平关、又增兵阳平关?

综上所述,阳安关口即指「关城」,而非阳平关。



既然如此,傅佥、蒋舒二人究竟是驻守于「阳平关」,还是「关城」

参《三国志·傅佥注》引《蜀记》晋武帝诏曰:“蜀将军傅佥,前在关城,身拒官军,致死不顾……”即明确点出,傅佥驻守的是「关城」。如此一来,所谓「关口之战」是否即是指关城之战……


又《汉晋春秋》曰,‘蒋舒遂率众出,傅佥谓其战也,至阴平,以降胡烈。烈乘虚袭城,佥格斗而死,魏人义之。’

既然傅佥驻守关城,那么蒋舒理应是由关城率众而出。但后世多被「至阴平」所惑,实则是「阳平」之误抄……


《宋元以来俗字谱》收集了宋元明清以来12种民间刻本中所用的俗字,其中即有「阴阳」二字,且首次出现于元代。而今《汉晋春秋》流行之版本,皆为清代文人辑本。

故不可以繁体为由给予否定。

且「胡烈」是钟会东路军之护军,不可能出现在西路阴平之地。故所谓「至阳平」,即是蒋舒率众从「关城」向东而出,至阳平关。



而《三国志·姜维传》引注《蜀记》曰:‘蒋舒为武兴督,在事无称。蜀命人代之,因留舒助汉中守。舒恨,故开城出降。’即蒋舒因消极怠工,遭人取代。而其被贬之地即是「关城」,而非阳平关。

其中所谓「留舒助汉中守」,即是以「关城」辅守汉中之义。


「武兴」即是略阳县,是祁山、陈仓二道重要周转之地。故诸葛亮在此筑城,实属兵家要道,蜀汉重要围戍,故设都督。

然阳平关虽不及「武兴」,战略地位亦有所消减,但依旧属于核心关隘。

且所谓「宰相门前三品官」,阳平关更加贴近汉中核心圈。如果蒋舒由武兴调至阳平关,权职或许不及,却也并非祸事。但倘若蒋舒被贬「关城」却是不同……


虽上文赞其东有阳平关、西有白水关,北连略阳、南通广元,可谓四方贯通,但亦仅限于地理位置而言。「关城」虽是重要的粮草积转地。

但本质上,却是远离中枢,藏身山林的一处小型关隘,比之「武兴」级别要低上数倍。绝非阳平关,抑或略阳县可比。换言之,驻守「关城」几乎即等于被闲置。

故蒋舒方才怀恨在心,最终选择献城投降。



如此再参《姜维传》所载,‘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

此处之「关口」应是指阳平关,而非「关城」。


蒋舒由「关城」带兵假意支援阳平关。而阳平关内姜维并未配置重兵,故蒋舒至阳平关后,顺利控制关隘,而后开城出降。魏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而据阳平。

故无论是《钟会传》,抑或《晋书·文帝纪》中只是提及魏军攻陷关城,却全无如何攻破阳平关之相关载录。


又《三国志 杨戏传》附《季汉辅臣赞》载,‘拜子佥为左中郎,后为关中都督,景耀六年,又临危授命。’

换言之,傅佥并非「关城」原守将。而是景耀六年(263),战争开启后,临危授命被调往「关城」。原守将应是蒋舒,故蒋舒可以轻易带兵离开关城,前往阳平关。

同时,蒋舒掌控关城多年,又岂会不留后手。故即使傅佥死守关城,却是依旧被轻松攻破。



不过,依旧有一个问题尚未给予合理解释,姜维尝谏言,并遣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而阳安关口即是「关城」。既然如此,史书中为何未有蜀军救援「关城」、抑或救援未果的相关载录……

参《资治通鉴》载,‘翼、厥北至阴平,闻诸葛绪将向建威,留住月余待之。’


前文已有推论,即「比至阴平」指的是廖化部,而非张翼、董厥部。但两军分别救援阳安关口、阴平桥头,廖化部已与诸葛绪对峙阴平月余,翼、厥军却方至汉寿,二者有着明显的时间偏差。

故《资治通鉴》推断,翼、厥军应是有所延迟。

又与《姜维传》中「比至阴平,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故住待之」之载相结合,进而得出翼、厥军「留住月余」之语。



实则并非翼、厥军延迟,而是钟会军一路势如破竹之速度,超出了蜀汉之预期。

因《姜维传》有明确指出「翼、厥甫至汉寿」,‘甫至’即刚到汉寿。即翼、厥军并未于汉寿城驻守不前。以此推之,廖化所部绝非是从成都调军,而是直接从前线抽调。

但翼、厥军需调集军队,预备粮资,故而廖化轻军速行,比翼、厥军快上许多。


且廖化先行增援阴平,应是通过剑阁一路北上。如此,汉寿理应知晓朝廷增兵阳安关口之策略。

参《姜维传》有云,‘於是令督汉中胡济卻住汉寿……’即汉寿亦属军事重镇。参乐城、汉城守军各五千之兵力,汉寿兵力亦不会过低。但从钟会攻陷关城,直至翼、厥援军赶至,却未有增援「关城」之载。

或许是蒋舒献城,导致汉寿方面未及救援。

但同时,亦有可能廖化所部之兵力即包含汉寿驻军,以致汉寿城并无多余兵力北上救援。



参《姜维传》载,‘遣右车骑廖化诣沓中为维援,左车骑张翼、辅国大将军董厥等诣阳安关口以为诸围外助。’对比用词,显然朝廷认为阴平方面更加急切,故遣廖化诣沓中是谓「救援」姜维。

而汉中关隘易守难攻,遣张翼、董厥军诣阳安关口,却只是「诸围外助」

综上所述,蜀汉高层同样不认为东线会如此轻易被攻陷。故对待前线战况,亦是轻重缓急、有所区别。


却是未曾料想出现了蒋舒,这样如此严重之纰漏,以致钟会军一路势如破竹而至剑阁。进军之快完全超乎蜀汉朝廷的意料之外,以致蜀汉的主力大军方至汉寿。

同时,亦将姜维的全线战略布局完全打乱。

而就是蒋舒这么一个平日里毫不起眼的小角色,却生生断送了蜀汉最后的气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377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90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967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44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41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97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74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08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8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3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2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07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56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4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