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进一步学习理解了教育的根本着力点是什么。我认为如郭教授在书中所说教育活动的一切本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那样,教育必须紧紧把握住“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关键。我们作为教育人,既不能当糊涂虫,乱指挥。也不能做跟风者,没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从书中所获: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共七个部分,即两种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的若干理念、生本教育体系的哲学思考、生本教育的课程观、生本教育的方法论、生本教育的评价和管理、若干相关问题的思考。在上篇里,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一是师本教育体系和生本教育体系的区别。师本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体,从备课、课堂教学等等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师,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指挥者,学生只能被动进行参与学习活动。生本教育围绕着学生为主体开展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教师在其活动中以启发引导为目的;二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价值是一切为了学生,在师生关系上,是以平等尊重的原则进行,在学习活动中主要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能力;三是生本教育的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指的是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也就是大作功夫。在课程上,或者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开发设计活动为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参与中学习、从学习中感悟。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综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实行课程的整合和综合利用;四是生本教育的方法,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这几个层面都体现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以学定教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最大的保护学生的求知主动性,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五是生本教育的评价,评价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学习活动紧密相连,在学习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边讨论边探究,这其中不仅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还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自己的评价。
理解、感悟、思考:
一、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的必要性。从新课改以来,教育主体地位的转变这一口号喊了二十多年,但是我们在追求教学成绩的单一方向,让我们往往停滞于口号。但随着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学生学习潜力开发的亟需,教师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不尽人意等等因素。我们迫切地看到生本教育比师本教育的优越。其实,在教师的教学生涯,以经验进行教学、以老套的灌输式的方式、以教案为主的教学方式都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对于工作无法产生新奇和活力。教师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去体现和展示自己的价值,去感受自己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所以,教师也期望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堂课生动活泼、兴趣盎然。但大家都不愿意踏出那一步,这样自己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会更多。
二、生本教育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教育的根本规律,即学生的认知规律、思想规律、道德品质等等方面。促进学生发展不是单一的方面的发展,而是全面发展。生本教育一是要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不仅要掌握知识体系,还要提高自己认识事物、辨别事物的能力。二是要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感知的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自己有独立创新的意识。三是要促进学生融会贯通能力的发展。学生学习知识不仅为了考试,还要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生本教育如何才能真正落实。首先是全校教师观念的转变,只有大家认识到、体会到生本教育的重要性,让教师打开思维和格局,打破和解放教师旧有思想观念。其次是开展校级前沿课改,以试点试班的形式,开展校级教研,不断形成本校的经验,逐渐在全校铺展开来。最后,深入思考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短板,与可保留、优势的经验相结合,建立生本教育体系,打造属于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