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此生未完成》
作者:于娟(33岁复旦大学女博士,一个人生刚开始就被乳腺癌按下暂停键的母亲女儿妻子。)
豆瓣评分:8.0
《此生未完成》是于娟老师的遗作,语言通俗易懂,整本书包括三个部分:
Part 1:病隙日记 收录了作者的抗癌经历。作者在这个部分反省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记录自己在生命受到近在咫尺的威胁时对于人生的感悟。这是一段沉重的经历,但她的文字里没有癌症晚期病人面对病魔的无奈和痛苦,而是满满的乐观不屈与坦然,甚至有时候还会来点小幽默。
Part 2:人间烟火 关于故乡亲情留学朋友的随笔。这个部分可能是生病之前的随笔,或者是作者在弥留之际对于生命里的经历见闻和感受的回忆。
Part 3:唯念芳辰 遗留的诗作 这里有部分在写青春和爱情,我猜也是生病前写的诗?
从内容结构上来讲,每一个部分似乎都不足以单独支撑起一本书,但也正是这不完整的每一部分构成了《此生未完成》,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往往伴随着太多的遗憾和未完成。所以这本书以及之后于娟老师的母亲舒平在山东曲阜种的能源林都是她生命的延续,也是亲人对她深深的爱和怀念。
初读此书时,我仍深陷在父亲离去后对死亡与疾病的恐惧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焦虑中,虽然作者在用尽全力让文章读起来不那么沉重,但读到某些地方的时候,我却还是像心里压了块大石头一样,有些喘不过气来。大概是因为自己是一个亲眼见过肝癌晚期患者一步步走向油尽灯枯的人,太能看懂她轻松乐观的文字背后,所面对的无奈而黑暗的局面。而作者的坚强和坦然却给了我直面死亡的勇气,同时她对于自己忙碌前半生的反思又引发了我对自我焦虑的思考,我看清了自己的焦虑和烦恼都来自于过去和未来,并非当下,而活在当下才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和珍惜,也是对未来最大的负责。
再读这本书,少了当初个人的复杂情绪,我开始理智地去思考和探索,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以及她想传达的东西。我能从书中感受到于娟老师对于亲人深深的不舍和担忧,她是可以坦然面对个人生死的,但是她的离去将意味着亲人撕心裂肺的割裂。我想于老师在自己羸弱之际依然坚持书写,一方面为了警醒世人不要再重走她的路;另一方面是为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年老的父母留下念想,而她挨苦受痛坚持14次化疗与死神抗争到底的精神将是她的孩子和父母面对困难时的力量。这本书中还有些关于人性亲情友情爱情成功等的描写和解读,它将代替作者陪伴她的儿子“土豆”成长,告诉他母亲虽已离去,爱从未消失。
我爸刚去世的时候,我也和于娟老师一样,世间唯生死是大事,健康第一。可惜现代人难以将这份淡然融于生活,后来的几年我的淡然也在一线城市的灯红酒绿中日渐消失。庆幸读到这本书,及时将我从浮躁中拉出来。淡然不是不再努力,而是坦然接受人生起伏是常态,懂得生命健康珍贵。健康时看淡生死健康外的东西,在不损害健康前提下,专注于经营感知和享受当下,把握好当下自然也就把握好了未来!若是有一天非得要面对生死,那就坦然接受向死而生是人生常态,看淡生死。
部分书摘
✔️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压力,买车买房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觉得一身轻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闲事淡事,我不再有对手,不再有敌人,我也不再关心谁比谁强,课题也好,任务也罢,暂且放着。世间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风轻。
✔️曾经都以为幸福一定要飞到云端才能得到,一剑在手快意恩仇,殊不知泥土里才是真正踏实、坦然、温暖的幸福。
✔️最真实地活着,拥有最真实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体味着最真实最质朴的来自内心的温软。
✔️浮云里,看到的只有浮云。而浮云仅仅是浮云。
✔️其实我写这些,只想告诉所有人:再大的苦痛,都会过去。失恋也好,事业失败也好,婚姻破裂也好,哪怕得绝症也好,神马(什么)都是浮云。
✔️如果真的要离开,我会是那个从容不迫收拾行囊的人,面容微笑而平和,找不到一丝一毫的悲悲戚戚。
✔️生与死,生的路对我来说,犹如残风蚕丝,而死却是太过简单的事。不仅简单,而且痛快舒畅,不用承受日夜蚀骨之痛。但是死,却是让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亲人们尝受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和老年丧子之痛。虽然能不能苟活,由不得我,至少我要为自己的亲人抗争与挣扎过。自戕是万万不能的,因为我是个母亲。虽然,我这个母亲做得很无力,我现在唯一能给孩子的,只有微笑,能为孩子做到的,也只有坚强。我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你的人生里,遇到珍贵关键的人与事,要积极争取,可以有失败,但是不能有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