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空中最亮的星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众多优秀作品中的沧海遗珠。书中选取了12个历史特写,向我们展示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关键性的12个瞬间。按照作者本人的话来讲,这些辉煌的时刻宛如黑夜里璀璨夺目的群星,跨越时空,点亮宇宙的角落!


本文在详略取舍之间,按照传记中不同人物的职业背景进行梳理和分类,然后对这些事情进行比较,让读者更清晰地仰望漫天星斗的风采,在万丈光芒中感受和捕捉每一个震撼人心的历史转折点。






第一组:三位探险家的传奇经历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巴尔沃亚——1513年9月25日——发现太平洋第一人。

1513年9月25日,集英雄、探险家、匪徒、叛乱者于一身的西班牙人巴尔沃亚,登上巴拿马海峡附近一座高山,第一次望见了太平洋,并命名为“南海”。直到7年后,麦哲伦才对这片大洋命名为“太平洋”。这再次刺激了欧洲殖民者更大的探险热情。 



黄金国的发现——苏特尔——1848年1月——加利福尼亚。

瑞士探险家苏特尔,1834年由法国到达美国纽约,而后随西进的欧洲殖民者前往美国西部,开发加利福尼亚,在那里经过政府同意,签约十年土地租赁合约。1848年,他农场里的一个木匠偶然发现加利福尼亚的金矿,消息和秘密迅速泄露蔓延,由此引发全世界范围内淘金热。



南极争夺战——斯科特——1912年1月16日——南纬90度。

1900年,英国海军军官和极地探险家斯科特开始第一次南极洲探险尝试,目标罗斯海。1910年,斯科特从英国出发,重返南极,试图到达南极点。他的队伍最终在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点,但发现他的竞争对手、挪威人阿蒙森比他早到一个月。在返回南极大陆边缘途中,遭遇极端恶劣天气,队伍中的五人先后遇难。

第二组:一位商人的执着情怀】


跨越大洋的第一次通话——菲尔德——1858年7月28日。

赛勒斯•韦斯特•菲尔德(Cyrus West Field,1819—1892),美国富商。电气革命的迅速发展,为了在欧洲和美洲之间铺设一条横跨大西洋的电缆,菲尔德以过人的胆识决定完成这个难如登天的项目。工程准备前,菲尔德横渡大西洋31次往返两大洲之间。工程启动后,在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尝试了四次,均以失败告终。全部的资本沉入大海,遭到许多股东的质疑、嘲笑和问责。缠绕在电缆里的单股铜丝可绕地球13圈,在海水里沉浸了六年,菲尔德也在人群中沉默了六年。1866年再次启动工程,又经过两次尝试,终于成功地把美国和欧洲大陆用电讯信号连接起来了,实现了两大洲“跨越大洋的第一次通话”,有着非凡的历史意义。菲尔德为此所得的报酬只是一枚金质奖章和美国国会的一次感谢表决。


同样身为富可敌国的有钱人菲尔德和苏特尔,一个耗尽毕生积蓄,不惜一切代价,几乎凭一己之力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就为了顺应电气革命时代的来临和发展,在两大洲之间横跨大西洋铺设电缆。这与以往我们在马克思笔下所看到的“贪婪无情的资本家”形象大相径庭。暂不论其中的困难和打击,光是在这项工程上的巨额投资我们就难以想象,却绝对足以使这位富商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并负债累累。而后者,苏特尔在自己的地盘发现黄金后,曾经试图阻止这个天大的秘密向外传播,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随后遭到世界各地淘金者疯狂地抢夺。在这场淘金抢夺战中,苏特尔的三个儿子先后丧命,辛苦经营的庄园全被毁掉,往日的辉煌景象瞬间付之一炬,灰飞烟灭。金矿成为了亲人的坟墓!家人死后,苏特尔为了向政府讨回公道,试图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乞丐的形象在华盛顿法院大楼徘徊游荡,申诉了20年。最终因心脏病猝死于国会大厦台阶上。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们对金钱的崇拜和渴望永远没有极限,对财富的贪婪和不甘心甚至凌驾于生命之上!尽管对苏特尔来说这是他正当的利益,然而很大程度上的不甘心和欲望的驱使最终演化成苏特尔的悲哀,又何尝不是大多数人的悲哀和局限。



话又说回来,造成苏特尔这种不甘心的心理状态,通过与富商菲尔德再次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菲尔德在开始铺设电缆前,已经是一个成功成熟的资本家,他对自己的财富已经“占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按照书中的说法,菲尔德除了有钱,整天百无聊赖,空虚寂寞,无所事事。所以在机会来临之前,他似乎已经对物质财富没有最初那么的渴望了,已经过了那种迷恋和深陷于金钱的热情了。或者更确切地说,他认准了新目标,向自己值得一生努力的新事业迈进一步,转移了注意力。而苏特尔却恰好相反,本来到口的肥肉还没闻上一闻就被别人抢走了,到手的金矿还没捂热就被别人开采完毕,对淘金的热情和疯狂才刚刚开始就被当头泼了冷水,这又如何让任何一个像他一样的人能甘心?能咽下这口气?不弄个鱼死网破、家破人亡,就不是苏特尔及大多数人的正常心理状态。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某种危险环境的边缘时,笔者认为,一定要适可而止,关键学会转移注意力。



村上春树在小说《挪威的森林》里写道:“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也许我们从来不曾走过,但它一直在那里,总会在那里。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大概足以概括菲尔德与苏特尔的命运。



对于一位探险家来说,生命中最高的荣誉莫过于成为世界第一个人。那么,对于巴尔沃亚来说,他无疑可以获得这份荣耀——发现太平洋第一人!然而,很多人并没有像记住哥伦布、麦哲伦的大名一样记住巴尔沃亚的名字。继发现太平洋之后,他又进一步发现黄金,比苏特尔的运气稍好,与苏特尔的结局差不多。巴尔沃亚发现秘鲁的黄金后的一段时间,引起西班牙朝廷的注意和忌惮,朝廷派一支舰队前往秘鲁,设法将他斩首,“望见太平洋的第一双眼睛永远闭上了”,很快就被后世遗忘。



相比之下,英国的斯科特队长,在前往南极点的征途中历经九死一生,为了祖国的荣誉,他和团队立志要做到全世界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然而,最后的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挪威的国旗已经早他们一个月插在了南极点,并留下一封信,让后来者向世人作证。斯科特永远只能成为历史上的老二。折返途中,斯科特队长边走边写日记和书信,最终还是难逃厄运的降临。“他在最后一篇日记里写下遗愿'请把这个日记本交给我的妻子',然后他又满含悲情,毅然决然地将'我的妻子'划掉,补上可怕的字眼'我的遗孀'”。茨威格以他一贯大气磅礴的语言对这次死亡之旅做出至高的赞美和评价,读来令人感动不已。在一段生死交替的文字里,我把它进行改写和扩充,借鉴作为了话剧中的一段台词,以此说明,无论世界第一还是第二,他们留给全人类的精神财富同等重要。

……唯有一颗英雄的心才会激起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让人们勇敢地去面对那些极其难以取得成功的事情。一个人虽然在与占绝对优势的命运面前显得格外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在与它的挑战、对抗甚至是决斗中失去了生命,但他的精神却为此而变得无上的高贵和荣耀。即使最终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要给后来的人们留下深刻的脚印,指引着使命继续前进!既然现在,我注定再也没有任何机会得到命运的垂青和眷顾,那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我只能寄希望于后辈,就如同我依然记得在来时路上经过博浪沙时的誓言。纵然流逝的岁月不计其数,未来的日子还很长很长,或许某一天,就是你我兑现承诺的时刻。(此处略)安得倚天抽宝剑?功败垂成志未酬,杀身成仁得全尸,我以我血荐轩辕!【以剑自刎】知——我——罪——我,惟——在——春秋!【死】

———《荆轲刺秦王》第四幕第一场  荆轲

注2:部分台词改编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南极争夺战>》。在此说明,“参考文献”中不再单独列出。

                                                  背景音乐《Rise》



第三组:三位政治、军事领袖的戎马生涯


攻陷拜占庭——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

土耳其军队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于1453年5月29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它的陷落,标志着延续千年之久的拜占庭(罗马帝国)从此覆灭。不久,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拿破仑。

身经百战的拿破仑皇帝,在比利时境内熬过了漫漫的卡佑之夜。面对欧洲数国军队的联合围攻,只能选择战机,各个击破。不料部下格鲁希,在拿破仑最需要他的时候,没有及时赶到战场支援,最后直接导致滑铁卢战役的失利和失败,拿破仑的帝王之路也就此止步。


封闭的列车——1917年4月9日——列宁。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笔名列宁。一战期间,列宁侨居瑞士。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统治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列宁冲破敌国的各种阻挠,想尽办法尽快回国。先乘坐德国安排的“密封列车”穿越德境后再乘船到达瑞典,然后在瑞典共产党人的帮助下,于1917年4月16日乘火车到达圣彼得堡芬兰站。同年9月,完成《国家与革命》一书,同年10月20日,准备发动武装起义,11月7日,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传记主要回顾列宁回国过程。



伊斯坦布尔,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如同一座高山横亘在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两个世界里。穆罕默德二世取得胜利后,允许他的士兵在这座城市里连续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大肆烧杀抢掠,全城最大的圣索菲亚教堂改为清真寺,给人类的文明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和不可估量的破坏——“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在那如此紧要关头敞开的凯尔卡门,给人类带来了究竟多么深重的灾难;在罗马、亚德山大里亚和拜占庭遭受野蛮的浩劫时,人类的精神文明遭受了多么惨重的损失”。那个第一眼看见太平洋的巴尔沃亚,也曾经在和印第安土著人作战时,用惨无人道的屠杀玷污自己的名声,与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一样,“就在名垂青史的前夜,他(们)却用一场令人不齿的屠杀在自己的人生和历史的记录上留下败笔”。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不管是攻陷拜占庭的胜利,还是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对当今人而言,都已成定局和历史。不论其中包含多少精彩瞬间或惋惜,我们都不应该再美化战争,诚如俄国著名话剧《19.14》中的台词“人类总是将战争反复的浪漫化,从而一再重蹈覆辙”


https://mp.weixin.qq.com/s/xK8FXM7F4-kj3KIuWUOcGg



几乎所有的历史课本中都会提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茨威格正是把列宁回国的列车比喻成那个时代威力最大的炮弹——然而这一刻,还没有哪一发炮弹像这辆列车一样射得如此遥远。这辆列车载着20世纪以来最让人害怕、意志最坚定的革命者,穿越德意志全境,朝着彼得堡飞去,在那里,他将要摧毁那个时代的秩序!时隔不久,这一炮命中并摧毁一个帝国、一个世界”读完列宁坎坷的回国之路,我又想起了“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回国之路。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钱学森美国留学获得火箭(航天)、导弹领域的博士学位。20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后,他迫切希望回国工作,可是从他迸出这个念头的那一刻开始,就遭到美国当局者百般阻挠,监禁钱学森长达五年之久,他曾经也想尽一切办法向祖国求救。美国当局认为,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他的回国,将对美国构成巨大威胁。在国家领导不断地交涉和谈判后,钱学森艰难地乘船回到祖国怀抱。按照茨威格的思路,这艘回国之船应该如同战斗力巨大的航空母舰,他将用自己深厚的学识和扎实的功底,去奠基和构建新中国最牢固的科学技术防线和最强大的军事国防战线。所以,在这里,列宁与钱学森的回国之路,对中国的命运变迁乃至世界的格局重组发挥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组:三位文学家的勇气

英雄的瞬间——陀思妥耶夫斯基——1849年12月22日。

陀思妥耶夫斯基,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齐名。1847年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1849年4月23日被捕,同年12月22日被判死刑(随后改判4年苦役,流放生涯至1859年才告结束)。传记以长篇诗歌形式叙述他被执行枪决前的心理活动,时年38岁,也是他生命的拐点、思想的转点。


玛丽恩巴德悲歌——歌德——1823年9月5日。

19世纪初,歌德在玛丽恩巴德疗养时寄居在阿玛丽•莱佛佐太太家。房东的大女儿乌尔里克,正值妙龄少女焕发青春的年华。已经古稀之年的歌德一开始追求女房东,而后又迷恋上了这位少女的美貌并向她求婚。遭到乌尔里克的拒绝后,歌德在返回魏玛的途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写成长篇诗《玛丽恩巴德的悲歌》,诉说失恋的痛苦。回去后平静下来,再次迎来创作灵感新高潮,完成传世之作《浮士德》。传记描写了晚年歌德疗养时从求爱到失恋的过程,以及诗歌创作的心灵过程。


逃向苍穹——列夫•托尔斯泰——1910年10月末。

出生于贵族阶级(承伯爵)的托尔斯泰,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生了巨大的思想改变。他否定贵族生活,站到农民立场,强烈否定土地私有制,对国家和教会猛烈抨击。然而反对暴力革命。1890年,托尔斯泰创作一部未完成的剧本《光在黑暗中闪亮》,是他思想发生剧变后最为纠结和矛盾的作品,以至于没有结尾。茨威格以此为蓝本,为托尔斯泰的剧本补写了结尾,以话剧形式作传呈现出托尔斯泰晚年离家出走时一段令人窒息的复杂心理路程。



“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是歌德被世人熟记的名句之一,而这句话正出自他的代表作品《少年维特之烦恼》。这位终其一生有着浪漫情怀的文豪,他的才华与名望,都被年龄的负担所压垮。我们无法用追逐情欲、晚节不保等罪名来指责一位74岁老人对一位19岁少女的爱慕与追求。爱情这位伟大的魔法师,唤醒了歌德晚年生命的又一春,也唤醒过诸如徐志摩、白居易、陆游等古今中外众多文人墨客心中所爱。



俄国文坛两位举足轻重的文学家,他们的作品都深深地扎根于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社会土壤中。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都有过思想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托尔斯泰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耕地、缝靴、为农民盖房子,持斋把素。在茨威格为托尔斯泰专门写的另一篇传记中,他俨然就是一个纯粹的农民形象,不愿意再过着奢侈的贵族生活来写作。话剧中的托尔斯泰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试图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这一点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相似,他也正是在经历枪决前与重判流放的这个重大变故时刻起,逐渐摒弃社会主义理想,转而倾向宗教和唯心主义,主张让革命走向妥协和非暴力道路,并试图用宗教和道德力量代替革命。



两位文学家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发生了同样的变化,这是作家的局限。他们一方面通过文学作品反映了农民对统治阶级的仇恨和愤怒,为劳动者鸣不平,另一方面接受了作为作家因政治上的不成熟而产生非暴力态度抵抗邪恶统治者的思想。列宁剖析这种惊人的矛盾: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对列宁的评论换句话讲,批判的武器不能替代武器的批判,笔杆子也代替不了枪杆子。



对于托尔斯泰试图离家出走,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方式,是传记中表现的另一个重点。作者以标题“逃向苍穹”预示着托尔斯泰完成了自我救赎,按照本心决定彻底结束和告别过去奢侈的贵族生活,开创新的局面来进行文学创作,即便在逃离的途中因病逝世,也要遵从自己内心的追求,为此生画上圆满的句号。莎士比亚说,最好的戏剧,也不过是人生的缩影。现实中有万般无奈,戏剧里就有一万种释怀。应该说,这是茨威格替托尔斯泰的无奈所做出的唯一一次释怀!以话剧作传,直叩心灵。英国诗人王尔德说,“我认为戏剧是最伟大的艺术形式,是一个人能够与别人分享关于人之为人感受的最直接的方式”。



第五组:两位作曲家的灵光乍泄


亨德尔重生记——亨德尔——1741年8月21日。

著名的德裔英籍作曲家。传记描写了亨德尔二十四天的时间完成著名清唱剧《弥赛亚》的过程,准确传神地再现了亨德尔创作《弥赛亚》前后的彷徨无助、绝望孤寂、灵光乍现的过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无愧于大师级文学创作的水准。


一夜之间的天才——鲁热——1792年4月25日。

鲁热•德•利尔,法国军事工程师、诗人、作曲家。茨威格在这篇传记里细腻的描写鲁热创作《马赛曲》的宏大历史背景和天才闪光过程。


对于两位同行而言,他们创作各自作品所经历的过程完全不同。简单来说,亨德尔创作《弥赛亚》的时候几乎是一直处于窒息和压抑的情绪状态,艺术创作使他心如死灰、筋疲力尽,也使他经历痛苦地挣扎后凤凰涅槃,重获信心。作曲既折磨他,也拯救了他,既打击他,也成就他。在艺术创作生涯里伴随着身体每况愈下,先期中风偏瘫(后康复),后期又双目失明。“他在世俗面前取得的成绩愈见辉煌,他在上帝面前就愈加谦恭”1759年复活节逝世。而鲁热创作的不朽名曲《马赛曲》,据说是1792年4月26日凌晨时分的神来之笔,创作时间极短,歌词韵律一挥而就。从那以后,终其一生,鲁热再也没有其它作品传世,颇有此曲一成“江郎才尽”的味道。另外,按照传记中的介绍,《马赛曲》虽然形成的时间很短暂,但曲子和歌词都是根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人民群众朴素的爱国情怀、同仇敌忾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以及对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鲁热只是机缘巧合,在人民心声成熟的时候,做了忠实的记录、总结和提炼。其中包含的精神,虽几经强权者的限制,仍然不能阻挡人民群众对它的认可、拥护和喜爱,最终成为法国国歌,传诵至今。当然,鲁热的名字随着《马赛曲》的创作结束也同时销声匿迹。



我国著名作曲家许镜清先生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的曲作者,其中包括主题曲《云宫迅音》和《敢问路在何方》,插曲《女儿情》、《猪八戒背媳妇》、《取经归来》等一批经典音乐。对于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根据许镜清的回忆,他是在1983年一个冬天,坐在车上看到窗外人们忙忙碌碌为生计奔波的情景时,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一番番春秋冬夏”歌词,后面的词曲由此应运而生。片头曲的诞生更是离奇,灵感来自午饭时间农民工敲打饭盒的声音,于是他找来笔和一个烟盒,当即作曲,前后20分钟左右,经典名曲《云宫迅音》就此诞生!许镜清说:“艺术创作不是靠痛苦的折磨,而是要抓住脑海里瞬时的灵感。感觉来自生活,灵感来自环境,意义在于敲击人生。”然而,即便这些旋律已经红遍大江南北,许镜清的生活仍然很拮据。多知歌唱者,少知词作者,无知曲作者,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当许镜清自己想办一场关于《西游记》为主题的大型音乐会时,出于资金的问题,愿望一拖再拖,几经周折筹集资金,数年后,终于在2016年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上演第一场《2016西游记主题音乐会》。



到此为止,我们应该知道,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远远不止这些。譬如当苹果砸到牛顿的脑袋上时,就在那一刻,人类开始审视宇宙运行的本质和奥秘;当爱迪生的灯泡点亮夜晚的那一刻开始,同时也点亮了整个世界;当第一个发现磁生电的科学家没来得及观察实验现象时,被他的竞争对手发现,从此在物理的世界黯然失色;当体育健儿在赛场上创造一个个精彩的瞬间时,一切都被记录在他们的时代………时间仍在流逝,闪耀仍然不停。



虽然这些动魄人心的时刻还有太多太多,但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当中的这12个人物,他们或被命运高高地举起,送入英雄的殿堂,或被狠狠地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他们身上所沉淀的意志、凝结的智慧、锤炼的品格、包含的精神,流露的情感足以概括和体现人类历史上最丰富多彩的画卷!作者茨威格以他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感情、冷静的评语、磅礴的遣词还原了每个星光闪耀的瞬间,这些瞬间,用大气、深邃而富有智慧的议论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历史瞬间的感怀。


                     

                                  古国行

                              2018年8月

                                  西安

【参考文献】                              1、《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奥】斯蒂芬•茨威格  著  ,樊华  译。长江文艺出版社。                              2、《<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伟大的是伟大本身》  徐驰  《读者》2017—2018  夏季卷。                            3、https://mp.weixin.qq.com/s/7l8sZ59QdPX1vLk1SIxUcg
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未经作者允许,严禁转载、抄袭!
本文收录在《思考问题的方法》第三辑  “厚积薄发,博采众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