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8.1【原文】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翻译】孔子说:“泰伯,(在精神财富方面)那真是给百姓最大的获得感了啊。多次让出国君位置,老百姓没获得他执政带来的物质财富,却(得到了他的精神财富,因而)极力赞美他。”
【说明】至德无得,最高的获得不是物质获得。
8.2【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翻译】孔子说:“离开了规矩(礼),恭顺的人就会劳苦不堪;谨慎的人就会胆小怕事;勇敢的人就会惹出祸乱;直率的人就会尖刻伤人。君主言行无小事,一举一动都引领社会风气,君主如果厚待自己的父母,老百姓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主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狡诈无情了。”
【说明】《论语》是写给统治者看的。“只有君子如何,百姓才如何”是全书的基本句式。理解了这个,才能理解“君君臣臣”。
8.3【原文】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翻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曾参病了,把本门的学生召集到身边,说:“看我的脚,看我的手,《诗经》说:战战兢兢,像面临深渊,像走过薄薄的冰。从今以后,我知道自己的身体免受祸害刑戮了(可以有脸去见过世的父母了),学生们!”
【说明】有感恩心,才会主动承担责任。
8.4【原文】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翻译】曾子生病了,孟敬子来探望。曾子对他说:“鸟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善意的。领导处理政务,应该做到最要紧的三条:端正衣着,这样就不会被误解为粗暴和怠慢;端正表情,这样就接近于诚信;端正言辞,就可以避免鄙陋和自相矛盾。至于祭祀方面的事情,有专职人员负责。”
【说明】反省“言行举止”是曾子“三省吾身”的入门工夫。
8.5【原文】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翻译】曾子说:“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却像‘无’一样;‘充实’却好像‘空虚’,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从前我的朋友(颜回)就是这样做的。”
【说明】谦虚包容永远是正确的。
8.6【原文】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翻译】曾子说:“能够放心地把未成年孤儿托付给他,能够放心地把国家大权交付给他,面对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这样的人是君子啊。”
【说明】曾子的勇于担当已经偏离了孔子的“有道则显,无道则隐”。
8.7【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身为国家精英的‘士’,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推行仁道为自己的责任,这难道不是“任重”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这难道不是“道远”吗?”
【说明】让世人接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从而形成共建共享的人类社会,比登火星还难。
8.8【原文】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翻译】孔子说:“人的社会化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学《诗经》。《诗经》是集体创作的文本,内容包罗万象。经过系统学习《诗经》,可以了解社情民意,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可以形成高尚的志趣。二是学《周礼》。《周礼》就是集体遵守的典章制度。学习周礼,可以懂得做人的规矩,可以通达事理,可以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要求。三是集体娱乐。《诗经》和《周礼》都是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一定要落实到集体活动中,才算是真正完成了人的社会化。先民们在生活生产之余,经常组织集体娱乐,加强交往,陶冶性情,共建幸福生活。所以,人的社会化,最终实现在集体娱乐的幸福之中。”
8.9【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翻译】孔子说:“百姓可用,就用他们做事;百姓不可用,就先让他们知晓道理。”
【说明】开启民智永远是最重要的。
8.10【原文】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翻译】孔子说:“领导阶层争强好胜,又嫌钱不够花,就会惹事生非。普通百姓没受过“仁爱”教育,又被责逼过甚,会狗急跳墙。”
【说明】历朝历代的天下大乱,都是这两种情况造成的。隋炀帝代表前者,李自成代表后者。
8.11【原文】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就算有周公那样的卓越才能,如果他骄傲自大而又吝啬小气,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值一提了。”
【说明】“骄”是精神上不求上进;“吝”是物质上贪得无厌。
8.12【原文】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翻译】孔子说:“求学多年,仍没有当官的打算,(这样的人)难得呀! ”
【说明】学者,觉也。不为当官,才可能真是为了求“道”。
8.13【原文】子曰:“笃信(道),好学(道),守死(道),善道(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翻译】孔子说:“坚定地信仰道,不断地学习道,至死不渝坚守道,善于把道用到方方面面。不去危险的国家,离开动乱的国家。君主有道就出来工作,君主无道就躲藏起来。邦君有道,贫贱是耻辱;邦君无道,富贵是耻辱。”
【说明】孔子的人生观是“唯道是从”。
8.14【原文】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翻译】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就不要去谋划那个位置上的事。”
【说明】每个人都集若干角色于一身,把这些角色做好就很了不起。因此,要眼光向内,观察并纠正自己。而不是眼光向外,去干涉批判他人。
8.15【原文】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翻译】孔子说:“从太师挚演奏的序曲开始,到最后演奏《关睢》的结尾,(婚礼庆典)丰富而优美的音乐在我耳边回荡。”
8.16【原文】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翻译】孔子说:“狂傲自大的人却不直来直去,幼稚弱小的人却不老实,没有知识的人却不信任他人,我不理解他们呀。”
【说明】狂傲的人私欲严重,就会绕开困难走;幼弱的人私欲严重,就会招惹是非;无能的人私欲严重,就会不信任人,甚至怀疑一切。归根结底,都是“私欲”惹得祸。
8.17【原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翻译】孔子说:“觉悟(道)的状态像达不到,又怕丢失掉。”
8.18【原文】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翻译】孔子说:“多么崇高啊!舜、禹拥有天下,却(不把天下当成私有物)从不以权谋私。”
【说明】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是谓玄德。
8.19【原文】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翻译】尧确定一年366天,明确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孔子说:“真伟大啊!尧这样的圣君明主。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只有尧能计算天文历法(推进农耕文明)。(他的恩德)多么广大啊,老百姓找不到语言来称赞。他的功绩多么崇高,他制定的典章制度多么光辉灿烂啊!”
8.20【原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翻译】舜有五位贤臣,天下就得到了治理。武王说过:“我有十位能平定乱世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唐尧、虞舜时代以及周武王时,人才最盛。然而武王十位治国人才中有一位还是妇女,所以实际上只有九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服侍殷朝,周朝的道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8.21【原文】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翻译】孔子说:“禹,我对他没有意见了。他自己的饮食吃得很差,却用丰盛的祭品孝敬鬼神;他自己平时穿得很坏,却把祭祀的服饰和冠冕做得华美;他自己居住的房屋很差,却把力量完全用于沟渠水利上。禹,我对他没有意见。”
【说明】伟人的物欲都非常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