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恋爱关系中,我们发现有的人表现得很独立,有的人表现得很粘人,有的人在恋爱关系中积极健康,游刃有余,这是为什么呢?会不会和心理学中的依恋相关呢?一切问题我都喜欢先从童年找答案。
什么是依恋呢?通俗点讲,你爸爸妈妈小时候给你吃的,你在生活上依恋他们;你的朋友在精神上跟你共鸣,你在精神上依恋他们。也就是说,那些能懂你,能满足你需求的人,你就会产生依恋。
在学校里,我观察到孩子们的依恋模式是不一样的。
当妈妈带着3岁左右的孩子在游戏室里玩,这时妈妈跟孩子提前说好要出去买果汁一会儿回来,孩子意识到妈妈要离开,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
有的孩子会产生不安,也会哭,可是在妈妈走后也能够适应游戏室的环境,妈妈回来后主动接近妈妈,这是安全型依恋。
而对有的孩子而言,妈妈在还是不在,表面上看都没什么区别,一个人也能玩的很好,表现得不需要妈妈一样,妈妈回来以后也比较冷淡,这是回避型依恋,其实妈妈离开后,他们也会紧张有压力,只是他们表现出自己不需要这种亲密关系来给自己减压。
还有的孩子,妈妈走后,从头哭到尾,表现出巨大的哀伤或者愤怒,妈妈回来后,一方面想接近妈妈,一方面对妈妈又踢又打,表达自己的不满,这就是矛盾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和矛盾型依恋都是不安全依恋。
这种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是怎么形成的呢?
当然,婴儿的气质天生是有差别的,有的焦虑,敏感,易怒,有的安静、沉稳,可是即便有这种差异,母亲仍然可以通过后期的养育模式对其造成深远影响。
对于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一般母亲都很敏感,又能注意到孩子的需求,和孩子有很多积极的互动,她们知道婴儿的心情,而且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感受。面对面的互动中,她会有积极的回应,并快速响应婴儿的各种需要。但是要注意的是,不对孩子的需求做过度反应,如很多老人带孩子,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反而容易形成不安全依恋。
对于回避型依恋的孩子,一般妈妈都比较忙,根本没时间照顾到孩子真正的需求,孩子很听话,不怎么惹事,遇到困难和不开心的事都是一个人消化,不主动向妈妈寻求帮助。所以你看现在很多大人,遇到了问题,要么选择走掉,要么选择自己一个人消化,很少与人沟通,在分组讨论中也很少参与,更多时候是一个人想问题。
对于矛盾型依恋的孩子,通常都是妈妈能不能照顾到孩子的需求,要看妈妈的心情,妈妈有时间了,心情好,对孩子也好,妈妈没时间了,心情又不好,就照顾不到孩子。由于不确定妈妈什么时候会回应自己,容易出现紧张和过度依赖,没有安全感。
所以,回到开头,我想文子姑娘是属于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在那个充满爱的小青旅里面,面对离别,一方面不愿意离开自己爱的人,另一方面又不确定她爱的人是否同样爱自己,又不确定自己是否还有机会见到这些可爱的人,所以她嚎啕大哭,情绪大起大落,并且过了很长时间还是走不出来。
儿童时期的依恋类型也会影响着已是大人的你。
依恋类型怎么影响你的恋爱关系呢?
安全型依恋:信任对方的爱,依靠与独立并存,容易与人亲密,不担心会被抛弃,及时给予爱人回应,与另一半分享观点、生活,希望满足双方的需求。
你的伴侣有没有这样的表现?他把工作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很少对你提出什么要求,即便你提出离开,好像也不会对他的生活有太大影响。这就是典型的回避型依恋:喜欢掌控另一半,不喜欢和对方放生冲突和争执,有问题也不爱吵架,有矛盾不喜欢说话,希望另一半让自己轻松,不对自己提过多要求的,认为个人满足最重要,即便对方离开自己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依然独立。
或者你的伴侣有这样的表现?总是要求你为她做这个做这个来证明你爱她,总是怀疑你和别的异性朋友关系不正当,总是需要承诺来证明你爱他。这是典型的矛盾型依恋:总是觉的不安全,不确定对方是不是爱自己,想死死抓住自己的伴侣,有时候为对方做很多事,试图换来同样的爱,心情总是大起大落,强烈需要对方的对方的承诺,并且给自己安全感。
不过,成人的依恋类型是可以改变的。
如何改变呢?
首先,理解自己的依恋类型,回忆自己的童年经历,找到让自己不安全的根源,跟自己的伴侣讲讲也好,或者以写作的形式写下来。
或者,找一个安全型的伴侣,一起成长。
再或者,找一个长期的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