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与《红楼梦》结缘的读者,一定都有着自己和《红楼梦》一段有趣的故事吧!
前段时间在头条上,我看到一位网友想读《红楼梦》,却怎么都读不进去,拿起书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来。而他想读这本书的原因,《红楼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经典的巅峰之作,好像没有读过《红楼梦》就算不上懂得传统文化似的。有些夸张,却也没毛病。
我给他留言说:“如果读不进小说,就暂时放下书。先找一些解读《红楼梦》方面的视频来看,看完后再读小说试试。如果还是读不进去,那就干脆放弃阅读了。”毕竟还有其他的选择,何苦勉强自己苦读一本书呢!
真正的阅读,不是根据目的性,而是依据趣味性。也不是根据作品是不是有名,而是根据作品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性情。
我之所以给那位网友提议,那是因为我与《红楼梦》的缘分,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我常常觉得自己古文很差,因此很少阅读我们的古典文学,读得更多的是西方文学。对于四大名著,除了选在语文书上的课文,也从未完整的读过。记得那年是2015年,我在上网的时候,偶然看到刘心武老师在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起初只是觉得刘老师讲得很生动,也挺有趣的。于是一口气看完了他的全部视频。这时,我才发现,原来《红楼梦》这么有意思啊!
当下跑到图书馆借来一部《红楼梦》,或许是天意作美,我借到的竟是周汝昌老先生校订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此前已经看过讲解的视频,对小说的内容就不那么陌生,读起来也不会觉得特费劲。读完之后,心里总有一种朦胧恍惚的感觉,可是,我自己一点儿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于是,我干脆把《红楼梦》抄写了一遍。世上没有比这更笨的读书方法了。唯一的好处就是慢和细,一字一词,都在手中以及脑海中过滤一遍,居然,成效显著。抄完之后,我发现自己读出的《红楼梦》,完全不同于刘心武老师讲解的《红楼梦》。那时也还有很多疑问盘旋在心中,又从图书馆借来解读方面的书籍,埋头看起来。渐渐地,开始的有趣变得更有味了。
之后由于工作,暂时放在了一边。间隔了一段时间后,我又抄了一遍《红楼梦》,这次的抄写捋清了之前存在的疑问。大致对《红楼梦》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但是,明白是一回事,表达又是另一回事。正因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有限,至今它仍困扰着我。几年过去了,《红楼梦》有如喉咙里的一根鱼刺,卡在我的胸间,结成一个难解的心结。正如诗人叶芝所说的:“思想而无行动,思想什么都不是。”但是,我不是不想行动,而成了如何行动的问题。
我知道,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红楼梦》,而这一个个自己的,不断的被别人的影响,从而修改和调整,又不断的扩大和充实了自己的。于是,无数个自己的《红楼梦》,最终汇聚成一个相对真实的《红楼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