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我们仨

《我们仨》是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3年7月。该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杨先生就像拉家常一样,讲述她一家三口的故事,处处都有情,字字藏着爱。她是为了丈夫可以低到尘埃里的女人,但是又特别享受那种感觉;钱钟书学问做得好,但是在生活方面却跟个孩子一样,什么都不会;女儿钱瑗,一直生活在爸爸妈妈的爱里,但是长大以后,就像父母照顾孩子般地照顾父母。 一家人,其乐融融,在那个艰苦的年代,这一家子都能坚强地走下去。

他们把饭后出门散步称作“探险”,一生都有孩子的好奇心;他们会随时记录生活点滴,称作“石子”,别后重逢,他们会掏出一把又一把的“石子”把玩欣赏。杨先生说阿瑗的石子最多。阿圆把家称作“狗窠”;也会跟爸爸一起笑妈妈笨;妈妈又会跟阿圆一起笑爸爸色盲,笑他的各种笨拙;有时他们夫妇又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啊,世界上最温暖的我们仨。

真是缘分,钱瑗曾做客座教授的Newcastle大学,25年后我也去那里工作学习过,上一次读的时候都没有留意,这次闲翻书里的照片,看到了熟悉的大门。与大学者有此缘分,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借此还好好怀念了一下当年在那里学习工作的时候,很单纯美好的经历,没有杂事,每天早晨带着孩子们一边耍一边走就把他们送去了学校,然后我就去学校工作。希望有生之年,还会故地重游。

妈妈写给病危女儿的便签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最后她们仨,还是散了,女儿先因病先离开,一年后钱钟书也故去。最后只有杨先生,一个人回忆三个人的事,写的过程,应该是满满的幸福回忆吧!

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锺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

我们仨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阿瑗是我生平杰作,锺书认为“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她上高中学背粪桶,大学下乡下厂,毕业后又下放“四清”,九蒸九焙,却始终只是一粒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做父母的,心上不能舒坦。

女儿给爸爸画的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一本悲情却又温情的书。描写那个年代杨绛一家的悲欢离合。钱钟书和杨绛,两位身处乱世的著名学者,...
    半生沧桑阅读 893评论 0 0
  • 再一次重读《我们仨》这本薄薄的小书。记得第一次读是在十多年前了,大一时一个淫雨霏霏没有课的下午,不到二十岁的...
    槛外羽阅读 458评论 4 2
  •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回忆录,语言质朴无华,杨绛先生平稳地讲述了一家三口朴素而又单纯的过往,以及往昔岁月...
    彦文君阅读 891评论 6 11
  • 一个寻觅的万里长梦,一个朴素的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 ...
    Piggy的异国他乡阅读 444评论 0 0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5评论 28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