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心法的一点感悟

读完本书前五讲,对“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三个词语记忆犹新。在教育变革的今天,教学方式从过去的教师主体变成学生主体,这是时代的需求,更是人成为“人”的迫切需要。虽然理念与行动永远存在差距,但理念绝对是行动的先决条件。当前的课堂现状也许是80%的学生没有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原因在于教师讲得太多,学生想得太少。讲授式教学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但如今却要发生变化,实在不是一件易事。而我们的课堂要活起来,必须是有互动,有思考的。因此,陈蕾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在课堂教学里,教师占用时间要少、说话要少、提示要少,给学生的学习留下更多的时间;教师备课准备的课件内容要少,努力激发学生的课堂生成;进度要适合所教授的学生。”这些正是当下非常需要的教学心法。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恰恰能使教学走向生本课堂。

而在教学中,反馈器的使用让学习者拥有平等参与的机会,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和真正的有效互动;能直观通过数据的即时生成,暴露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难点,从无到有地生成资源。如此一来,教师能明晰何时该点拨,何时该由学生讨论,何时该给予学生静静思考的机会,精准化的数据分析,带给教学便利的同时,也是一种课堂互动的真实体验。“少才是多”,是在该说时说,不多不少刚刚好;“无才能有”,不是真正的无,而是由学生的资源生成更多的宝藏;“慢才会快”,课上利用反馈器的二次乃至多次作答,学生从困惑到解疑,看似多费了不少时间,实则发展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更好地落实数学课标中提出的“三会”要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