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自己想改变却又不想做决定的事。
1、我很想在家里安装滤水器,半年前和老公提过一次,他一句:“装哪里?家里没有位置装呀!家里的水好好的,有什么问题?”我便没有再回话。
当时心里还是没底,自己也没钱换,更不愿意出主意安排装哪里。心里害怕自己为这事开了个头,到时候弄得老公婆婆不满意,要听他们说些抱怨指责的话,我更不想主动去做了。
婆婆每次看到滤水器的广告都评论一番,感受到她老人家内心更纠结,她也想安装,可她更多顾虑花了钱没效果,到底值不值得等等。
这种情况我还暗暗地顺势抱怨一下,既然你有财力又有权力就装啊,还犹豫什么?唉……无奈无奈啊,没钱没权的人干着急。
我这不就又把自己置身事外,坏人留给了婆婆和老公吗?
其实细想生活的很多小事情我都喜欢用这一招,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去想办法,可是你们如顽石般不可撼动,无我无关啊。
我想在换滤水器这事情上一定有更合适的沟通方式,之前是我自己堵了自己的路,老公否决了我便退缩,以“他不支持我,无法实行”为借口,而事实上每次烧开水我都会想:哎呀,好多水垢啊,有滤水器就好。
再聊这事的时候我不再带着委屈聊,还可以和婆婆联手,哈哈哈,婆婆喜欢我顺着她爱听的聊事情。总之可以心平气和的再商量。
2、我想订做一个架子,放厨房洗手盆上面,用来晾饭碗碟子,这样更能合理利用厨房的空间。这也是我迟迟不行动,决定不下来的。我不想承担提出建议后被拒绝了出现的情绪,很害怕被拒绝也是我的一个梗。
也害怕坚持了自己的选择,万一错了怎么办?这些纠结担忧耗费的能量,其实不比我行动起来所耗费的能量少,所以这两天我还是决定和老公说做一个架子的事情。谨记谨记:不带着委屈。
3、前天和老公的朋友们去二沙岛玩,其他小朋友都买了泡泡枪或者丝带,儿子也想买,我犹犹豫豫地拒绝了。我看向老公询问买不买给儿子,老公给了我一个“不买”的表情,我便安心了,对,我居然是安心,然后一直说服儿子不要买,爸爸也和我一样觉得不买,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可以。
我还有一个很隐蔽的优越感念头:大家都买,我能搞定儿子不买,且开开心心玩,证明我的教育非常好,不同于你们的。
好可怕哦觉察到这一点。
后来朋友的妻子给可乐买了丝带,我才开始反思,其实买不买不重要,关键是我带着什么心态和孩子商量。我带着上面说的优越感,又畏畏缩缩去做,那当然是换来越来越多的情绪纠缠,我并不坦然,也不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