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第二节线上企业微信社群的课程,手机电脑都还是热的,那就趁热把这次的想法与收获总结了。
一件事情,一个程序,一开始是会觉得生疏,但我明确证明了,只要反复试练就会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万物皆有规律可循。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想说(仅代表个人观点)你的方法应该不是太合理。
就拿我们两天一次的线上课程来说,我的任务是提炼主讲老师语音里的重点精准文字。记得我在第一节课配合老师的时候,由于上一篇课程内容量相对适中,老师在语音试讲的时候便很快将文字提炼在下方,即使没有做预习和参考,也并没有感觉到什么压力。然而第二节课的内容,却没有第一节那么轻松。最后整场课程下来,我对我们师生团队前后做的总结和过程的一个配合默契度几乎可以说是“完美”。
第二节课讲的是《巴黎时装周》,这是一节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重点内容相对较多的篇章。咱今天就不先说教案流程那些,就来说说我对于文字提炼所总结的收获吧!
由于时间问题,我们师生即使再忙,都会在正式开课之前做最少三次的演练。那么:
第一遍 首先我不知道这节的内容有多少,当我听到老师输出的语音几乎都是在40多50多60秒的时候,我慌了。因为根本跟不上老师的速度,并且知识点是相当的不熟悉。怎么办?
半半拉拉的文字在老师完整的语音下横七竖八的躺着,于是我私信老师,请求老师把写好的文字稿发我一份。我想,这样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和精力。我继续听老师的试讲语音,依然在对话框里输入需要提炼的文字,由于内容量陌生又有太多的国外专业术语,有用的文字提炼几乎没有几条。
近半个小时过去了,忽然我找到了感觉。因为我们不止要演练一次,所以我在老师的语音下是这样输出的,例如:这条语音说的内容是“巴黎时装周的特点”,那么我就这条语音下面标注“巴黎时装周的特点”。再例如,“2020年巴黎时装周春夏六大流行趋势”,那我就会在老师这条语音下打出“六大趋势”,再分别在老师按123…6点的知识点下标注“流行趋势一”。
对。在第一次演练的时候我只在每条语音下标注提纲,方便试讲结束后我会反复听语音,整理重点精准文字。第二次试讲的时候可以根据老师的调整而适当调整。几乎第三次课程的所有顺序和整个内容流程就已经成熟定型了。
今天课上我有两个知识点我觉得需要提炼的知识点没有提炼出来,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觉得那个地方欠缺了什么。明明是每条语音都没有放过,那个知识点也着实记录,可为什么突然不见了。我反思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我的耳朵接收到了信息,传递给了大脑,进而大脑将所要提炼的文字也已经想好,可唯独没有将这一任务通知给到手。就好比,你对一个人说话,确实你说了,但是对方并没有接收到你给的信息。或许就在思想开小差的一两秒里这个地方就造成了失误。
二、我同时用了一部手机,一个平板,外加一个电脑。这三个通讯在相互传输的信息的时候,或许在某一个知识点那里漏了选择,再一键转发的话就造成了今天缺失的那两个知识点。
所以,通过今天这个小失误的总结就是,至于最后一次的文字提炼一定要参照每一条语音进行对照,防止遗漏。更要逐字逐句地对照语音,以防止因为失误而漏下的某个知识点,这就太不完美了。
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是越简单的事就越是要认真仔细,往往越简单的事越容易出错。因为简单的事不会用心,意外通常就是这样发生的。
最后就是一个现场的应变,通常做好了前期准备,也就没有会出现需要应急的情况了。
在Ruby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我有一种身在教室里坐在第一排最左边课桌上听课的情景,四个字——身临其境。老师精美高大上的PPT图片全面丰富,每个知识要点简明扼要。调理思路清新,语言表达流利畅达,声音悦耳动听,婉转曲折、抑扬顿挫,即使是小白也会一听就理解!
课程结束后师傅也再次表扬了我们,说我们醒目,该什么时候做什么就会做什么,几乎都是她想要的。
我想说:好笋出好竹,好师出好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