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发凉,即使穿厚衣服、盖厚被子也不易缓解。有些人甚至在被窝里躺到半夜,手脚还是冰凉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01手脚冰凉的外部因素
寒为阴邪,易伤人阳气。若冬日疏于保暖,受寒太过,就会伤及我们的阳气,阳气不足就无法温煦和推动人体气血运行,导致身体末端的四肢缺乏气血的温养,发为手脚冰凉。
寒性凝滞,易凝结气血津液。若冬天被寒气入侵体内,我们体内流动的气血津液也会被不同程度地“冻结”,最常见的便是四肢末梢,也是冻疮高发的部位。
02手脚冰凉的内部因素
但是同样天气寒冷,有的人穿得不多手脚仍温温的、有的人稍微搓搓手活动一下很快就会暖起来,而有的人却怎么也“暖”不起来,钻进被窝脚丫半夜还是凉的,白天打字、用手机,都会感觉手指被冻僵,痛苦不堪,所以能不伸出手就不伸。
可见,人的身体内部因素,才是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内因也分两种情况。
1、不荣而冷
阳气的温运作用、阴血的濡养作用为我们手足温暖作保障,而“不荣”就是指阳气虚弱和阴血不足,若失去阳气和阴血的温运和濡养,就会出现手脚冰冷,即“不荣则冷”。
以下3种人特别容易出现“不荣”的情况。
阳气虚弱:阳气具有温煦和推动的功能,阳气虚弱就无法温煦和推动人体气血运行,特别是身体末端的四肢缺乏气血的温养,长期处于室内且活动少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阳虚手足不温的情况。
阴血不足:阴血不足不能濡养四肢,也会出现手脚冰冷。女性经期劳累、月经量过多、生产时出血过多等等都会导致血虚,阴血不足,阳气无以生发和运载,同样会引起手足不温而冷。
脾胃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长期脾胃虚弱的人消化吸收差,会出现阳气和阴血的化生不足,从而导致手足不温。这种情况直接补阳或滋阴多是补不进去的,哪怕吸收了也是一过性有效,脾胃虚弱者更重要的还是调补脾胃。
2、不通则冷
要想保持人体温暖,就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能量充足、道路通畅。如果人的气血旺盛,但是流通不畅,气血不能顺利流通至四肢,也会出现手脚冰冷,即“不通则冷”。
以下2种人特别容易出现“不通”的情况:
气机郁结:人体的气血运行至全身需要借助气的推动,如果气机不畅,即使气不虚也会因阳气郁结在内,不能通达周身乃至四肢,出现手脚发凉,“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使之。所以那些平时心情不畅,肝气郁结的人也容易有四肢冰冷的情况出现。
瘀血内阻:当运行气血的经脉瘀阻,人体的气血无法抵达四肢时,手脚的温度会下降。尤其是老年人,全身血管硬化,容易堵塞成瘀,血液运行不畅,成为其手脚冰冷的主要原因。
03五招教你改善“怕冷”体质
1、运动
坚持规律运动可增强心肺功能,从而有效地改善末端循环、促进血液流动。平时依据个人爱好、体力强弱选择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佳,如瑜伽、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
2、晒太阳
中医讲“背为阳”, 冬天人处于“阴盛阳衰”的状态,宜进行“日光浴”,背对阳光,肾与膀胱,一脏一腑,互为表里,膀胱经脉行于背部, “日光浴”可暖背,温通膀胱经气,有助肾中阳气升发。
3、泡脚
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如菟丝子、淫羊藿、仙茅等)煎煮后泡脚,水温控制在40度左右,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 ,效果会更好。该法可以温肾阳,防寒袭。
4、艾灸
艾灸可祛除体内阴寒病邪,恢复阳气。具体可艾灸3个穴位。
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艾灸该穴位可增强阳气,驱散寒湿,提高机体免疫力。但容易上火的人慎用。
足三里
位于小腿上,当腿弯曲时可看到膝关节外侧有一块高出皮肤的小骨头,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便是足三里。足三里为养生保健第一要穴,民间有“艾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艾灸该穴有温中散寒,健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
关元穴
在肚脐下四横指处。艾灸关元穴可治疗一切阳虚证,对畏寒怕冷效果尤佳。
5、作息
经常心情不畅、烦躁易怒、手脚冰凉的人,要早起早睡,不要熬夜。夜晚阳气应收藏,熬夜会导致阳气损耗。